content

中國高考人數驟減 人才儲備告急(圖)

——貧富考生雙重流失 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2012-06-17 20: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考場外的家長

【看中國記者岳超綜合報導】中國的高考在6月7日拉開帷幕。根據教育部6月5日公布的消息,今年高考考生的規模持續下滑,而全國錄取的規模卻持續上升。和四年前相比,考生數量從2008年的1050萬人減少到今年的915萬,4年減少了150萬;而高考錄取率卻從2008年的57%一躍升到今年的75%。如果和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時的錄取率相比,今年的錄取率更是從5%躍升到了75%。如果保持這個增長速度,中國高考的錄取規模將在2018年達到100%,國內許多媒體評論分析認為,中國高校的錄取規模,在最近5年已進入了「大躍進」時代。

中國考生的規模持續下降,而錄取規模快速上升,意味著高考早已不是精英化教育,而是進入面向大眾的普及式教育模式,因為75%的錄取率,表示4個人參加考試,可能只有1個人落榜;這樣一來,高考比拚的就不是成功率;考不上的才是更加稀奇。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雖然有這麼高的錄取率,家長和考生卻依然淡定不下來,高考依然是時下最火熱的話題,考生依然是最受關注、壓力最大的一個群體。今年高考臨考前,媒體相繼報導許多地區出現了「吊瓶班」、「赤膊班」的考生,堪比當年「頭懸樑,錐刺股」的蘇秦和張儀。今年高考出現的新聞也是悲多於喜,湖南長沙有一位母親送女兒高考,途中不幸被轎車撞倒,血泊中仍催促女兒不要耽誤考試;上海一位母親因兒子遲到2分鐘給守衛3次下跪,但最終仍不得而入;更有新疆烏魯木齊一位女生因高考沒考好而跳樓輕生。

一方面伴隨著考生數量下降,許多中國高校面臨著生死存亡的挑戰,另一方面考生面臨的壓力,沒有因為高等院校錄取率的提高而降低,反而仍有越來越多的考生擠不上這根「用高考來改變命運」的獨木橋。中國教育體制目前的發展狀況,即讓人困惑,又讓人擔憂。

1)計畫生育政策和戶籍制度是高考生源銳減的主因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在6月13日發表「高考人數持續下降引發高校生源危機」一文,他在文中指出,高考考生數量下滑如此厲害,最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計畫生育制度導致大學適齡人口快速減少。根據人口普查資料,中國2019年大學年齡(18-22歲)人口將只是2009年的53%,人口大省山東省,2013年的大學適齡人口只有2008年的一半左右。

中國政府執行的計畫生育政策從1978年執行至今,目前帶來的社會問題已經逐漸顯現,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最終導致中國人口出現階段性失衡;從2008年以來高考生源逐年下降,就是人口失衡導致的結果。多家教育機構今年發布的報告也表示,受學齡人口減少等因素的影響,全國高考生源下降的態勢將延續至2017年到2020年前後。

另一方面,中國的戶籍制度把考生從出生開始就按地域和城鄉分成三六九等,極大地挫傷了考生的積極性。據報導,2011年,北大在河南、山東、湖北等地,每萬名考生中錄取不到一個人,但在北京卻高達32.6人。復旦大學2011年在6.1萬考生的上海錄取340人,在85.5萬考生的河南錄取50人。不同地域的考生沒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致使許多弱勢區域的考生覺得高考無望而放棄高考。

此外,日益高昂的高校學費和生活費,也使得諸多家境貧寒的考生望而卻步,這也是考生逐年流失的重要原因。

2)錄取規模提高難掩院校之間差距擴大

教育部公布的75%錄取率中,三本、高職、高專都被納入到「高等院校」的範疇,但問題是社會各方面並不把這些院校當做正規的大學來看,學生不屑於上,家長不肯讓子女上,高等院校也不願意在統計升學率時把附屬的高職、高專計入其中。大家只認可二本以上的大學,甚至近兩年以來只認可一本以上的重點大學。此外,中國的三本、高職高專類大學的教育質量太差,單說每年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就會把家長和學生嚇倒、嚇退。據中國教育在線《2012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即使專科分數線一降再降,還是出現了大面積高職計畫未完成的情況。以山東為例,專科二批分數線從2002 年的350分(滿分750)逐漸下滑至2011年的180分,但其專科招生計畫仍無法完成。這樣的低分即使錄取,學生也不敢上;即使學生願意上,家長也不敢讓上——這樣低分數的學生根本就不具備起碼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質。

據新浪網公布的一個統計數據表明:據測算,一名高中生3年大概需用9905個小時學習,應付上百本書。雖然錄取率已達75%,但考生能考上211工程大學的比例僅為5.48%,而考上獲取更多國家資源支持的985工程高校的比例甚至不到2%。由此可見,考上大學雖然比以往容易多了,但是要想上個好學校卻非常之難,這也是915萬考生背上壓力山大的根源。

3)對國內教育制度的失望,促使貧富考生雙重流失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不把高考當做升學的唯一通道,尤其是家境富裕的學生。以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情形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以上海為例,在以外語教學見長的上外附中,學校今年219名即將畢業的學生中,有80多名學生已經獲得國外高校的錄取通知書,80多人被保送,只剩下不到40人 要繼續參加高考。另一所名校復旦附中的情況也非常類似。該校本屆畢業生400人,高考前確定出國的有103人,佔26%,另有162人被保送,各高校預錄取135人。

對此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丁光宏坦承,國外大學「掐尖」成功,也就意味著國內高校優秀生源的隱性流失,這也折射出中國整個教育體系的危機。

有條件的學生如此,家境貧窮的學生也一樣。「考過高富帥 戰勝官二代」,這是一條在微博上被瘋狂轉發的標語,看似自勉自勵的背後,卻潛藏著對社會不公平現象的不滿。多數中國人都知道,中國目前的現狀已然變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權與錢」;「寒門出貴子」越來越成為眾多望子成龍的父母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然而對於無權無錢的普通人來講,高考就是一條可以改變命運的途徑,而在這個充滿潛規則的時代,高考幾乎是最後的公平底線。可歷年來頻頻曝出的高考醜聞,屢屢上演的冒名上大學事件,頗受公眾質疑的大學自招規則,都漂浮著重重的權錢魅影。

此外,招生規模的持續上漲,帶來必然是學生畢業後找工作日益艱難。6月11號央視播出的《非你莫屬》中,一個就讀了22年書的北京籍博士後,最終選擇了優美公司,然而起薪才8000人民幣。中國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由此可見一斑。有專家指出,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巨大;許多家長和考生認為:如果上了大學也找不到好工作,那為什麼要讀大學呢?因此就直接放棄參加高考了。

4)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目前的計畫生育、戶籍等社會制度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是高考考生規模急劇下降的主因,而這一點是無法通過擴大高等院校的錄取規模來彌補的。而國內有條件的考生選擇出國留學,沒條件的考生選擇棄學從工,表面上看來,是中國民眾對目前教育體制的不認可---中國目前的大學乃至中小學教育,多是灌輸教育,學生缺乏質疑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從實質上看,是由於中國當前社會教育公平和公民權利的缺失,導致考生和家長對當前社會環境失望和缺乏信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國家如果缺失了自身的人才儲備,未來必定失去發展的空間。日本在90年代高校面臨高考生源快速下滑時,最終引發了經濟大衰退;中國如果要避免重蹈覆轍,對當今教育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改革,以及重建社會公平及人權機制,已是迫在眉睫。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