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保障房政策有問題

現在全國都在搞保障房「大躍進」,地方政府似乎覺得當務之急就是蓋房,其實是我們搞錯了。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採訪,央視採訪了一位天津居民,這個被採訪的人通過搖號得到了房子。你知道他怎麼講的嗎?他說感覺很幸運。注意到沒有,是幸運,而不是幸福,這一字之差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的政策是有問題的!

如果政策是完善的,老百姓的感覺應該是符合預期,應該感謝政府履行了對自己的承諾。比如新加坡政府對老百姓的承諾就是讓70%的家庭能夠買得起三房式的組屋,保證房價相當於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的四到五倍。新加坡政府是這麼承諾的,也是這麼做的。而我們的承諾呢,我們很多地方的保障房價格竟然是市價的80%,也就是說是浮動的,而不是固定的,所以,我們老百姓永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買得起保障房。同時又因為是隨機搖號的,所以也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

如果我們做不到新加坡那樣,最起碼可以學學特區香港。香港政府把老百姓的收入、人口數量等條件換算成相應的分數,然後計算出一個總分,老百姓可以通過查看榜單的方式,看看自己大概還有幾年能拿到房子。也就是說,建立一個排隊秩序。有這樣一個程序的存在,老百姓心裏就安穩了,也就不會著急買房子了。而政府也能給自己贏得更多建造保障房的時間。

我們一系列政策出臺之後,之所以出現種種問題正是因為我們的政策完全沒搞懂民意是什麼。老百姓要的不是明天就得到現房,而是一個穩定的排隊預期。什麼意思呢?比如說大家充分討論之後,確定了年收入24萬和資產50萬就是分界線,在此之上的就沒有資格申請保障房,在此之下的就一定能在5年內等到保障房,這樣,老百姓就有了穩定的預期,分界線下的安心等待,分界線上的努力攢錢。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讓房地產開發商有穩定的預期,讓房地產商安心地排隊。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參照一下美國的做法,在美國一個地產商拍下一塊地就必須在所要建的樓盤裡面開發至少三分之一的廉租房,地產商要不就承擔這個廉租房的任務,要不就拿不到地。這個條件一旦成了規矩,地產開發商也就認命了,囤地是不可能的,捂盤惜售更是沒有意義。

我們還要牢記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建保障房的錢說到底是非保障房提供的!所以,在保障房之外,還要有非常興盛的地產開發。比如說新加坡的烏節園、Boulevard Vue、CYAN、Jardin等豪華物業,詢價每平方米從約合十多萬元人民幣到數十萬元人民幣不等,與中國香港最知名高層豪宅區西九龍價格相當。但是,這些私宅項目基本沒有太多銷售壓力,甚至不用付出太多廣告成本,因為銷售信息一放出來,就可以賣掉很多。

所以,我們必須在保障一般老百姓有房住的同時,也要保障給這些保障房提供財政支持的非保障房市場實現繁榮昌盛!我們不能大張旗鼓地宣傳保障房,因為這樣做只有兩種結果:要不然就是保障房提供的不夠,結果房價經過短暫下挫之後再次迅速躥升,然後所有沒有房的老百姓都來罵你;要不然就是頭腦太熱,保障房提供得太多了,結果沒有繁榮的非保障房市場了,土地出讓金收入大減,到頭來保障房還是難以為繼。搞不好就會重蹈香港的覆轍,房價因此大跌,然後所有買了房的老百姓都來罵你。這對我們公共政策水平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中國香港失敗了,美國提供政策性住房貸款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到現在還沒有走出破產陰影,我們憑什麼相信自己能像新加坡一樣「幸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郎咸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