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來臺灣之前,很多曾經到臺灣旅行過的長者就告訴我,那裡遠遠沒有我設想的好──沒有像大陸一樣高高的樓房、雄偉的機場、昂貴的跑車……「他們比較窮」。
來到埔裡後,我發現街邊的樓房的確是不同於大陸的「方方正正」,它們是又長又窄的「筒子樓」,乍看有幾十年的歷史,似乎每座建築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傾訴。「騎樓」在這裡也是隨處可見,多半停著陳舊轎車,其中不乏老款的「Benz」和「寶馬」……整座小鎮散發的並非是長者們所說的貧窮氣息,而是一種類似18、19世紀歐洲小鎮的古樸。
由於地域差異的因素,我不能判斷「窮人」與「富人」,──依據「騎機車」或「開轎車」?住公寓或住「筒子樓」?……這些標準對我而言是一種「思維慣性」──大陸的判斷標準似乎不能適用臺灣的社會。
去埔裡鎮上多次,我偶爾會看見一輛「寶馬」停在街邊,這對此時的我而言頗為驚訝:「埔裡原來也存在新款豪車。」但我也沒覺得開舊車的人們是窮人,因為這與金錢無關,而關乎生活理念──「務實」的生活態度。這恰恰是現階段我們大陸欠缺的,我們的「新富階層」喜歡通過大手大腳地購置奢侈品來滿足自己的精神空虛,他們可以提著滿滿一袋子的現金去法國香榭麗舍大街狂買LV、香水、紅酒……以至於將一種「品位」買成了一種「炫耀」。
以此觀之,大陸PK臺灣,究竟孰富孰窮,大概已見分曉──精神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