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起源
《藝文類聚.賦篇》中有記載:「典籍記:炎帝精耕而陶,據此以考,炎帝與酒,關係甚密,是可必者。制酒之術有三:一為五穀;二為陶皿;三為術。炎帝始種五穀,後受啟於「猿釀果酒」,遍採五穀精華,數載而得美酒。五穀乃世間精粹,故酒可舒筋血、通百脈。初無儲處,炎帝制陶缶以儲,缶後變為缸,缸而成壇。後人承襲,每逢祭祀,以缶盛酒,以敬炎帝,至今其俗不改。」
《路史.後紀》:「炎帝神農氏,姓伊名軌,一日石年,母安登感神於常羊,生神農於烈山之石室。」炎帝又稱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在《世本.帝系篇》、《淮南子.時則訓》等古籍中均有記載。炎帝即為神農氏,一直是學術界的主流觀點。
炎帝制耒耜,種五穀,嘗百草、立市廛,治麻為布,作五弦琴,削木為弓,製作陶器,對原始社會貢獻卓越,為人類由原始遊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在湖南的炎帝陵紀念,便設有炎帝分五穀、嘗百草的主題,除此之外,炎帝還是酒的創始人,而炎帝造酒便如黃帝造的指南車一樣,在四千多年前的涿鹿之戰中,對於戰爭的勝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涿鹿之戰,炎帝、黃帝聯盟大戰蚩尤。大戰曠日持久,黃帝和炎帝雖然聯軍,但依然不是蚩尤的對手,史書記載,黃帝曾「九戰九敗」(九為虛數,以示很多),據說蚩尤族善於製作兵器,其銅製兵器精良堅利,且部眾勇猛剽悍,生性善戰,擅長角牴,而北方部族削木為槍、捆石成斧很難抵擋蚩尤的尖兵利器。此外,天氣也一直困擾著處於下風的盟軍,戰爭爆發後,適逢濃霧和大風暴雨天氣,直到黃帝發明指南車,戰爭方有轉機,而幫助盟軍贏的戰爭的除了黃帝的指南車,還有炎帝造的酒。
炎帝、黃帝興於黃河北岸,很難適應陰濕的天氣,加之屢遭敗仗,食物匱乏,傷寒、痢疾等惡疾在軍營中蔓延。這種氣氛下,兵士們念家、恐懼、失落的情緒高漲,加之隊伍每天都有減員,嚴重影響了部族的戰鬥力。而蚩尤部族地處東南,對潮濕的天氣可謂習以為常,看著遠遠弱於己方的炎、黃聯軍,蚩尤部隊士氣暴漲,戰鬥力陡然提升。
據說一日雙方交戰,炎帝兵敗太行山下,率兵躲入深山,蚩尤部看山中嶺高林密,恐有埋伏,鳴金收兵。話說炎帝逃入山中,大雨已經連下了三天三夜,遍地泥濘,山中霧氣瀰漫、寒氣逼人,連夜奔逃,士兵筋疲力盡,看面黃肌瘦的士兵在淒風冷雨中戰慄,不少士兵感染疾病,痛苦呻吟。炎帝心有不忍,教士兵結草為繩、編葉為帳、制蓑衣。而後又率三五護衛,冒著風雨在深山中尋草藥。
炎帝手扶竹杖,行至山腰之際,忽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雨點夾在冰雹,噼裡啪啦的打將下來,炎帝等人匆忙進一山洞躲避。而想不到,這洞中卻是一群猿猴的居所,一行人的突然闖入,致使在洞口嬉戲玩耍的猴子倉皇而逃,躲入山洞深處,黑漆漆的山洞深處,不時傳來幾聲猿啼。
炎帝見之大喜,率眾人追捕猴子,以作充飢之物,遂追至山洞深處,只覺空氣中香氣撲鼻,而且越往前走,香味越濃,炎帝不知是何味道,追至山洞盡頭,頓覺香味異常濃重,只見群猴圍著一汪清水上躥下跳,不時俯而飲之,飲後手舞足蹈甚是歡愉,炎帝料想這香氣定是池水所發,但一汪清水怎能發出如此香氣,炎帝大為不解,命令眾人先隱蔽觀察、切勿打草驚蛇。只見幾隻小猴不時將水果、花朵投入池中,池底滿是花瓣和瓜果,炎帝恍然大悟,原來是花果浸水的甜香。於是擊掌為號,眾人一躍而起,抓猴子,群猴大驚,四散逃跑,但仍然有數隻落網。
炎帝來到水池前,附身一聞,頓覺香氣怡人,炎帝捧而嘗之,甘甜可口,胃中感到一陣暖流;多飲兩捧,雙頰紅熱,胸中如燃燒起一團火;再飲數捧,週身溫暖;在這淒風冷雨的天氣,甚是舒服。於是,炎帝引大軍駐入洞中,每天吃猴肉,飲果酒,不出數日,濕寒之氣盡去。
炎帝率部出山,蚩尤部早已收兵。撤回大本營後,炎帝燒制了水缸大小的陶器數十口,習猿猴之法,釀酒其中,以花果置於缸中,藏入封閉陰涼之所,發酵數日,方為美酒,常與士兵飲之。後將酒贈予族人,族人飲後,祛濕寒、疏經絡,面色紅潤身強體壯,常年耕作之勞頓消退,於是盡顯喜悅之色。族人以美酒為尊配佳餚宴請炎帝,以表恩情。由於酒能疏經通絡、活血化瘀,因此酒還被用於加速血液流動,提升興奮之需。經年之後,炎、黃聯軍與蚩尤再戰,提早備足酒做戰時供給之需,並命士兵戰前飲用酒,激發勇氣、提高士氣,在指南車配合下,聯軍終於大敗蚩尤,征服中原大地。
後聯軍部隊及部族舉行慶功,酒以其功被用以慶祝勝利必需之物。至此之後,酒成生活必備,用以消除疲勞、使作藥引、治療瘀傷,並作相互道賀、喜慶聚首等社交活動烘托氣氛之物。
眾所周知,炎帝「首倡農耕,惠民食糧,發明醫藥,佑民健康」,可謂功德無量。而酒的發明,恰是炎帝對「農」與「醫」造詣的完美結合,締造的又一崇高境界。時至今日,人們為了感謝炎帝,特以美酒來祭炎帝。中國人是炎黃子孫,祭祀炎帝,就是祭祀我們中國人的祖宗。顧「以酒敬天」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禮儀流傳至今。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