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華傳統武術之精髓─武德(圖)

 2012-04-15 22:3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男子南拳。攝影:戴兵

神傳文化

中華傳統武術其實是神傳文化的一種,有很深的內涵。注重習練者的心性修為,也就是武德的培養。

「武」這個字由造字原由來說有 「止戈」之義,對個人而言:透過武術的訓練,習武之人可以活絡筋脈、血氣,習得各種身形、步法的變化,而有所謂」四兩撥千金」的效果,可達到防身的目的。大一點的,從國家民族的觀點來說,武術乃強國強種、保家衛國兵法之根基。在中國古代農閑之時,各村莊村民皆習練武術,平日可防盜賊,戰時即可披甲上陣,保國衛民。

武德

武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忍,也就是要能吃苦的意思。習武之人必須從基本功法學起,如蹲馬步、弓步、金雞獨立等基本樁法練起,都要求練很長時間,習練者除了忍受身體上的痛苦:酸、麻、痛等等之外,更要鍛練堅強的意志,忍人所不能忍,把看似簡單、枯燥但卻至關重要的基本動作練上千遍、萬遍,以達到所謂「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臥如弓」之身手靈活利落的要求。有句俗諺說:「練拳不煉功,到老一場空」,就是指一些不注重基本訓練的習武者,空有華麗漂亮的套路而沒有紮實的基本功,練了很長時間也不過落得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繡腿而已。

基本功

凡是正統、正傳門派的師父,面對剛入門的弟子,不論其天份再高、資質再聰穎,也一定從基本拳路教起,要求他不斷的練習、糾正動作、再練習,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動作完全標準,而架式和勁道也日積月累到一定程度、能收放自如,才會再往下教他另一套拳法。如果初學者爭鬥心、顯示心很強,或自恃太高,不肯本本分分地練基本功,一心想學高深功夫來顯示自己,那麼不管他資質再好,師父也不會教他的,因為他的心性還達不到那個標準,根本不會傳他更高深的工夫。其實,正統武術中的每一套拳法都有它要磨練的部分,譬如,「連步拳」是將基本姿勢給固定到正確位置、 「功力拳」著重在勁力的收放、「一路埋伏」則在於腿法、拳法相互間的轉換。這些都需要花時間、有耐心才能練到一定程度,無法一蹴即成。也就是說,必須經過不斷的吃苦、流汗,同時也慢慢地磨掉了爭鬥之心,才能達到這一步的。因此我們也常從武俠小說或一些文藝作品中看到,街頭混混或地痞流氓習武之後一改原先暴戾之氣,變得溫良有禮,就是因為武術基本功的訓練確實能起到陶冶心性、培養武德的效果。至於那些在街頭混事、打架的人,憑的只是一些血氣之勇,根本不算習武之人,那樣的心性也不會有師父傳授他高深功夫的。

大家都聽說過劉邦的大將軍-韓信年少時受辱於跨下的故事,說韓信是習武之人,腰上臺只寶劍走在路上,遇上個地痞無賴擋住了他的去路說:你帶著寶劍幹什麼?你敢殺我嗎?你要不敢殺我,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就真的從他的腳下鑽過去了。一般人覺得不可思議,認為這韓信未免太懦弱了。事實上,這就是真正習武有成之人所表現出的大忍之心,不同於一般的好勇鬥狠之徒。大家想一想,以韓信的武藝當然打的過那個地痞流氓,但韓信知道自己所學的一身好武藝將用於安邦定國,要成就更大的目標,而不是個人的爭強鬥勝,因此他就忍了下來,硬是從一個無賴的胯下鑽了過去,一般人哪做得到?這也就是為什麼韓信後來會有那麼大成就的原因,他這是練武之人意志堅強的表現,是一般人所沒有的大忍之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武德」之體現。

練拳要專一

接下來我們談一談有關練拳要專一的問題。中華傳統武術既然是古代修道人傳給人的,那麼它就和任何一種修煉方法一樣,有個專一的要求,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不二法門」的問題。每一門、每一派都有其久遠的承傳過程及門派特色,所練的拳法由基礎至高深也有一貫的脈絡、環環相扣,都要求在一門派中專一的習練,而且每一套拳路也要求不斷的練習直到師父認可的熟練程度才能再往下練另一套拳法,不可「這山望過那山高」,學了某一派的菁華,又去練另一家的獨門;或是同門中的一套拳路都還沒練熟,就貪多往下學打另一套,那是絕對不行的,會有相互干擾的問題。另外,為了保證代代相承的套路、拳法不會走樣,師父教導時都會一再告誡徒弟們:不可任意改動所教的拳路,或是依自己的理解擅自改變任一手法、姿勢。這也就是為什麼看似簡單的基本套路我們也得一練再練的原因,透過反覆不斷的練習,一方面可達到師父所要求的「氣力順達、動作協調」,也就是所謂的「拳打千遍,神韻自成」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保證所學拳路永不遺忘,可避免任意改動或相互干擾的問題。

練武術的人一般多由外家拳學起,經過基礎套路磨拳架到高級套路之結合擺練腿、旋風腿、連環腿、扑腿、跳躍等手、眼、身、法、步的紮實訓練後,接下來就學練兵器,包括短兵器─刀、劍及長兵器─棍、槍。兵器主要是鍛練身法、身形的靈活運用,而此階段更顯出基本功紮實的重要性了。假如沒有紮實的基本功,那麼原本虎虎生風的棍法,可能因腳步不穩、姿勢松垮而使撩棍、挑棍、棍花等動作的威力大打折扣;或者使得槍的鷂子翻身、擦槍等動作沒有了「器械一體,身神合一」的氣勢了。當學練者的外家拳法、兵器的運用達到一定程度後,通常會有往內家拳發展的想法。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體能狀態也會開始走下坡,養生也變得重要了,此時內家太極強調緩、慢、圓的動作就很適合。不過,看起來輕鬆、緩慢的招式,其實也是工夫的體現呢!

弘揚武術 匡正人心

掌握了「武術是神傳文化」及「武德的內涵即是忍」的原則後,就能分辨傳統武術和舞蹈、體操、甚至對岸近年來大力推廣之 「新武術」的差異。所謂的新武術是結合傳統武術中北方拳開展的姿勢、跳躍、奔跑等動作,加上一些體操及舞蹈的翻滾動作而成的一套拳法。說是拳法,但其中並無武術的內容,只是講究動作好看、容易評分而已,和一般的體操、舞蹈表演區別不大,但和傳統武術的要求卻差之千里。傳統武術中的每一套拳法都有其淵遠流長的承傳過程,不管哪一門、哪一派都各有特色,有其注重和擅長的領域。如「地躺拳」專攻下盤、「螳螂拳」以輕巧靈活見長,各領風騷。而所謂的新武術卻是東拼西湊,把各家的精華都拿一點來所編成的一套拳法,看似五花八門、琳琅滿目,卻使得傳統門派中一脈相承的脈斷了根,失去了其固有的內涵,其實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事情。所幸在臺灣及世界各地仍有許多武學大師默默地傳承著傳統武術,保吁著這珍貴的傳統文化。

来源:正見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