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條皮帶可以養生?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黃瑞仁遵循「一條皮帶養生法」。方法很簡單,他在自己每條皮帶的90公分處,都打一個洞,只要繫腰帶時,超過這個洞,就減少應酬、吃飯,結果變瘦了,也變得健康。
不少人的臉和四肢明明不肥,肚子卻有一圈「游泳圈」。所謂「皮帶愈長、壽命愈短」,腰圍已是代謝症候群的危險指標之一,男性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就要小心。衛生署心臟相關醫學會也預估,腰圍多一寸,血壓可能上升1.75毫米汞柱;年輕時就有鮪魚肚的人,10年後有6成會罹患高血壓。
最近出版《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的黃瑞仁回想,他被調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第3年,46歲時擔任副院長,為了和調來雲林服務的年輕醫師博感情,應酬變多,腰圍就在35寸半上下徘徊,相當於90公分,始終沒有瘦下來。
直到他完成教授升等論文,探討冠狀動脈疾病與發炎指數(C反應蛋白)的關係,他更清楚知道,代謝症候群也會影響發炎指標,造成冠狀動脈疾病,而非過去以為的披衣菌、幽門螺旋桿菌等外因病菌體等,引起發炎造成冠狀動脈疾病。
黃瑞仁為了健康,也為了身體力行,好對病患衛教,他找出自己所有皮帶,統統在90公分處打洞,以示警戒。
為了達到「腰圍不得超過90公分」,黃瑞仁先從清淡飲食著手。早餐時,太太將蘋果切丁,搭配熱水沖泡的原味燕麥粥,或烤蕃薯,供他選擇;中午,他常吃水果及沙拉,因應晚餐常有的應酬,這樣一整天下來,攝取的油膩食物不會太多。
一年下來,「我總覺得只吃七分飽!」黃瑞仁說,收穫是腰圍再也沒有超過90公分,體重也由76公斤減為73公斤,血壓和血糖值,一直保持正常。
黃瑞仁說,病人都知道要監控血壓、血脂或血糖,但往往得上醫院或診所抽血檢查,不然就是得在家用血壓計測量,常因為不方便而不去管它。黃瑞仁表示,現在既然知道腰圍也是一項指標,每天量腰圍,隨時保持不能超過標準值,再定期上醫院、診所檢查,對健康更好。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