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集團整垮一個縣的經濟

最薄弱的資金鏈條,成為中國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

溫州貧困縣泰順縣因為高利貸崩盤的立人集團而暴得大名。立人集團是當地最大的企業,據審計部門等多方面的知情人士透露,該集團債務危機苗頭在2009年出現,當時欠款達10億多元,通過月息3分左右的高利貸勉強維持,最終因資金鏈斷裂而「崩盤」。據保守估計,立人集團債務總額逾45億元,少數為外地銀行貸款,絕大部分為民間借貸,債務涉及人數逾7000人。

立人集團曾是泰順的經濟名片,現在整垮了泰順經濟。2011年泰順縣財政總收入不到6億元,泰順借貸數額達到了泰順縣財政總收入的8倍以上。2010年當地家庭人均總收入僅為17312元,但是人均借貸收入卻達到了4298元,佔到人均總收入的近四分之一。現在,當地人談借貸色變,十幾年建立的民間信用鏈條被徹底摧毀。可以想像,未來當地中小企業的生存將更加艱難。

雖然立人集團的借貸者應該受到相信的懲罰,但筆者站在同情泰順集團的立場上,這並不是一家蓄意欺詐的公司,而是不得不然,是被逼無奈。

泰順總裁董順生創業伊始,就開始了民間借貸之旅。有民間借貸之水,泰順集團這條魚才能活。從1998年創辦育才高中開始,董順生的民間借貸達13年之久。他辦好了高中,又辦了中學小學幼兒園,學校信譽建立但就是不盈利。中國實體企業在融資與盈利方面的困頓盡顯無遺。

董順生的多元化是資金壓力下的被迫之舉,在十年的時間裏,只有房地產與礦產等資源才是暴利行業,於是董順生四處開拓房產礦業以填補教育之虧。民間借貸債務逐步滾至45億元,集資地域日益廣泛,分布在溫州地區泰順瑞安文成平陽及周邊福建省壽寧等5個縣市,「擴張」到上海內蒙古鄂爾多斯江蘇盱眙縣等36個項目的所在地。集資對象涉及普通百姓機關幹部學校教師司法人員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凡是泰順人差不多都染指借貸」。據有關審計方面匡算,立人集團10多年來僅支付的利息累計高達30億至35億元。

市場人士曾對董順生進行嚴厲指責,認為過於激進而無風險控制意識,銀行不向一家沒有好的盈利能力的公司發放貸款沒有過錯。早年連續辦教育不能形成盈利,涉足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和礦產如同賭徒的孤注一擲。這樣的指責沒有全錯,但過於嚴苛。如果90%以上的小企業無法得到貸款,一定是金融體制與金融服務出了大問題。反過來說,如果當地的監管是有效的,董順生確實是個賭徒,為什麼又十幾年無人監管,任其坐大?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的共同成長風險互控又體現在哪裡?在董順生顯示出企業家能力時,遍佈城鄉的銀行到哪裡去了?當這家企業日漸壯大時,金融機構的服務又在哪裡?

很不幸,董順生涉足的產業深受調控政策影響,緊縮政策與經濟下行週期的雙重打擊,使董順生賴為救命稻草的房地產與礦產成為大出血孔,立人集團2010年後向內部職工融資就是用於外地的房地產項目與礦產項目。

對於董順生而言,繼續開發產業使董順生的借貸變成了「吸氧依賴」:如果拔除民間借貸輸氧管,立人集團沒有活路;如果繼續借貸,依然沒有活路,沒有一種正規產業能支撐如此之高的利率。經濟下行週期的多元化策略,加速了其崩盤過程;如果不進行多元化,他同樣無法支撐。借與不借,兩難;多元化與單一化,都無前景。這就是董順生的真實前景。

我們一度相信經濟奇蹟,認為類似泰順這樣的落後地區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奇蹟總歸會消失,泰順的民間借貸與房地產價格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而立人集團的垮臺顯示,實體經濟的發展絕不是貨幣奇蹟所能支撐的。當地的金融環境,當地的技術工人的數量,當地政府對市場化的理解,當地的文化環境,都在捆綁著實體經濟,迫其回到中低端製造的路上。

曾經放過去高利貸的泰順人回到現實,他們靠教書做工蹬三輪車為生。如果有十幾年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原本可以讓泰順人過上小康有尊嚴的生活,而奇蹟與人性貪婪延誤了市場經濟的制度改革,使他們只能在貧困憤怒與懊惱中,度過沒有保障的日了。

不要相信「金磚國家」的高帽子,應該再次重建健康的市場發展模式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葉檀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