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的名堂特別多,早期的華僑在海外,開中餐館是很重要的謀生手段,在國外開餐館,都要把菜的名字翻譯成英文,有些可以直接用拼音,有些要解釋其含義:
聽過一個笑話:一個在國外中餐館打工的小夥子,每次上菜時都會用英文給老外報菜名。那天中餐館的老闆創了一個新菜,名字很長,直譯過來是:「老闆娘的手藝烹製的特色田雞腿兒。」小夥子剛來美國不久,語言本來就不靈,上菜時一緊張就報成:「田雞的手藝烹製的特色老闆娘腿兒。」這種就是解釋的含義。
童子雞
現在中國有很多老外,所以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的很多餐館推出了中英文雙語菜單,「童子雞」按照其意思該怎樣翻譯?「還沒有性生活的雞」(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 )?想來咱們老祖宗發明這道菜的本意,也只是要標榜材料的鮮嫩爽滑而已,沒有誰要打聽雞先生的私生活。
有一個網友更好玩,他說:「童子雞翻譯成‘還沒有性生活的雞’,這還不夠準確,應該是‘還沒有性生活的公雞’,要是母雞的話應該是‘處女雞’了。」
紅燒獅子頭
「四喜丸子」被翻譯成「四個高興的肉團」(Four glad meatballs);「紅燒獅子頭」被譯成「燒紅了的獅子頭」(Red burned lion head);
麻婆做的豆腐,「麻婆豆腐」被譯成「麻臉的女人做的豆腐」(Bean 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
螞蟻上樹
「螞蟻上樹」被翻譯成「一堆在爬樹的螞蟻」(A pile of climbing the tree );還真有點像一大群螞蟻在爬樹,不知道老外看見英文菜名再看見這道菜,敢不敢吃)
不過在紐約老外們點菜並不費勁,因為菜單翻譯得都特直白。比如,魚香肉絲就是「肉絲在大蒜醬汁裡」(shredded pork in garlic sauce),咕老肉就是「酸甜雞酸甜豬肉」(sweet and sour chicken/pork)。 說明:圖片來源於網路
以此類推,只要是「XXin garlic sauce」,老外們就知道,「噢,是魚香XX」。
雖然也有些中國菜翻譯不是很直白,但由於這些菜早就很有名了,所以老外們都知道是什麼。比如豆腐就是 「TOFU」,比如「宮保雞丁」就翻譯成「kong pao chicken」,雖然你問老外什麼是kong pao他們說不清,但跟他們說kong pao chicken,他們大概就知道有什麼原材料,是什麼味道。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