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沒有飢餓:大飢荒中內銷的外電報導

 2011-12-20 08: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進入60年代後,西方一些新聞機構,綜合各種資料,包括逃往香港的中國難民傳出的消息,陸續發出了一些有關中國大陸發生飢荒的報導。對這些報導,中國政府當時一概視為「惡毒攻擊」和「造謠誣蔑」,一面嚴厲駁斥,一面邀請友好人士來華訪問,以澄清「事實真相」。

對這些來華訪問的人士,官方作了極其周密的準備,精心安排了各種行程,包括外賓訪問地點、接觸人員以及應對外賓的台詞等等。不少人訪問後,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回國之後,發表文章,以他們所認為的親身經歷,高度讚揚中國的偉大成就,並強調,中國不但沒有飢餓,而且人民豐衣足食。

這些文章又被中國官方新聞機構翻譯過來,作為外國人對中國的觀感,轉而向內推銷。這裡選錄的,就是死人最嚴重的1960至1961年間發表在中國國內報刊上的中譯版本,摘錄自方華、史冊主編的《大參考啟示錄》第二卷(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西安,1999年)。

瑞士《合作報》載文讚揚我國人民戰勝飢荒 (1960年5月20日)

(1960年春,城市糧食供給明顯緊張,一些地區飢荒餓死人的惡性事件相繼曝光。此時官方報刊特意把去年12月一位瑞士人寫的這篇讚揚中國已經戰勝飢荒的報導,重新找出來發表。文章描繪了公社化以後中國人吃飯的快樂,斷言「明天和今天一樣,肯定不會再餓肚子了。」)

北京5月20日消息:瑞士《合作報》去年12月12日刊載了讓•斯戴熱爾寫的關於中國農村現狀的文章。題目是:《飯碗》。摘要如下:

我們對《合作報》1958年2月發表的關於世界飢餓情況的文章,還記憶猶新。看到飢荒增長的情況,誰能不毛骨悚然呢?

中國過去便是鬧飢荒的國家中最可憐的國家之……

今天,中國戰勝了貧困。目前,秩序井然,國家統一,政府廉潔,貨幣穩定,財政健全。講衛生,愛清潔,扑滅了傳染病。失業現象消除了。中國人都穿得整整齊齊。只有布匹還實現配給,據說這是為了能夠實現更合理的分配。中國成了世界第二產棉國,棉布價格很低。

特別是,在飢餓仍是世界上一種幾乎同原子彈同樣嚴重的危險的時候,六億五千萬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卻有了保證。大米、小麥、玉米、蔬菜似乎都能滿足需要。當然羅,按人口計算,農產品仍然相當低。但是,按絕對數字計算,中國從1952年起,穀物產量就佔了世界首位,從1949年的10,810萬噸,達到今年的27,500萬噸。這是官方數字,但是,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沒有一點引起我們對這一點的懷疑。農業其它方面的農作物進步也很大。漁業和養豬業的巨大發展,使得食物愈來愈豐富多采了。

中國人知道,儘管他們擺脫了貧困,但是他們當中很多人還很窮。他們不諱言他們的國家「還落後」,可是,他們立即補充說,主要的是發展速度。不過,從貧困到不富裕,已經走了一大步;很多殖民地和不發達國家的人民還沒跨過這一步。

從1950年起,物價沒有變動,工資卻增加了一倍。不過工資仍然還低。

至於農民的工資,各地區不同。我們知道最高的是每月33元,最低為6.20元。不過在工資之外,每次還有一系列集體福利,特別是吃飯不要錢。

目前,許多人民公社的社員吃飯不要錢。吃飯成了不僅對勞動者,而且也對兒童、母親、老人、病人的一種公共服務事業。

1958年秋季成立人民公社帶來了幸福,這是多麼不平常的事!

中國人民展望未來,他們今天希望忘記過去那種一去不復返的痛苦。

在一個露天食堂的門前,大人小孩蹲在人行道上,手裡端著飯碗在吃著,一大群孩子則在農村幼兒園的食堂裡圍在桌子上,他們愉快的笑顏,使相當黑的矮房子裡頓然生輝。孩子們乖乖地坐在那裡,吃著大米和白菜。我們到處感到一種還是新的幸福,明天和今天一樣,肯定不會再餓肚子了。

蓋耳德讚揚新中國人民戰勝特大自然災害 (1960年12月18日)

(蓋耳德這篇報導,竭力讚揚當時中國「口糧是足夠的,所有的人都有足夠的糧食,而且價格很便宜」,兒童和成年人都笑逐顏開。然而,就在中國報刊轉載此報導的前一個月,中共中央剛下發了《關於立即開展大規模採集和製造代食品運動的緊急指示》,要求全國人民進一步貫徹「低標準、瓜菜代」方針,大吃代食品,以彌補口糧不足。)

北京12月18日消息:英記者斯圖爾特•蓋耳德訪華文章如下:

飢荒

我上次到中國,是在共產黨革命前,那時,在河南和廣東兩省的大飢荒中,有八百萬男女和孩子因為飢餓而死亡。在現代的西方,這樣的恐怖是不可想像的事、而在以前,中國人遭受這種苦難卻是通常的事情。

今年,華北遭到了六十多年來所未有的嚴重旱災,但是沒有死一個人。同為沒有囤積糧食和做黑市買賣的現象,每一顆糧食都是平均分配的。

在1942年到1944年河南和廣東兩省的大災禍中,政府沒有把孩子同他們的父母親分開。許多人為了換取幾碗飯,出賣自己的女兒。吃掉了這幾碗飯以後,他們就吃泥土和樹皮,一直到他們死去。

今天在公社中和全中國各地的中國人民願意一星期工作六天,一天工作八小時.一年中只有星期天和幾個全國性的假日,原因就在這裡。

尊嚴

因為肌肉酸痛要比肚子餓得飢腸轆轆要好一些。過著享有自尊和人的尊嚴的生活要比在25歲像一頭無人理睬的牲畜般地死去要好。在1949年前,中國人平均只能活25歲。

30年來,沒有一個英國人必須這樣地生活和工作。

在一個西方人看來,中國人大部分的居住條件仍然是差得難以相信的。因為載重汽車不夠多,千百萬一人不得不用大車搬運日常生活必需品。廣大人民不能每天吃肉。現在絕大多數英國工人享受的奢侈品並不存在。

但是口糧是足夠的,所有的人都有足夠的糧食,而且價格很便宜。我和我的妻子同一位朋友在北京最大的飯店裡吃了一頓飯,包括油炒飯、帶有素菜的牛排和鴨盹肝、五香豆腐、啤酒和茶的五道菜每道不到一先令。中國首都的這家飯店相當於倫敦的薩伏伊飯店。同這比較,中國工人用餐只消幾個便士。

當然羅,雖然糧食產量已大大增加,還遠沒有有充足夠的肉吃的情況,但那是因為還沒有生產出足夠的肉來,而且不是由於只有少數能夠出得起供不應求的高價的人才能買到的緣故。所生產的肉供應那些最需要它的人們----礦工、造船工、鋼鐵工和重體力勞動者。

中國這些物質人民的改進----其中包括出色的醫藥和社會服務----是重要的。

但是也許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革命。這個革命在深刻地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態度。我們在5000英里的旅行中沒看到一個乞丐和窮漢。

如果說這個唯物主義的、無神論的政權已經使她的人民喪失人性和道德敗壞,那麼為什麼敬老院都儘可能地設在幼兒園附近,以使沒有子女的老人能夠與兒童一起遊樂呢?為什麼年老寂寞者受到這麼關懷的照顧呢?

公社生活是沉悶單調的嗎?成都附近的新民公社中有四分之一中年工人仍是文盲:他們的工具上貼上小圖記,以便辨認。對他們來說,學習文化是一種新的快樂。每個公社都有電影看,攝影和製片的質量使我感到出乎意料。每個公社都有自己的業餘歌舞樂器手隊。

真理在違反一個人的偏見的時候,往往是使人感到不舒服和不安的。

我哪能使愁容滿臉的中國兒童和成年人在照片中顯得笑逐顏開----我的照相機攝下了它所見的。我報導的是我所發現的東西。

人民公社在同自然災害鬥爭中的巨大作用 (1961年2月1日)

(這篇題為《我在中國人民公社裡沒有看到飢餓》的文章說,從1960年4月到1961年1月作者一直在中國,從未見到死一個人或有人挨餓。)

紐西蘭共產黨機關報《人民之聲報》2月1日在第3版刊登密歇爾•萊寫的一篇文章,題為:《我在中國人民公社裡沒有看到飢餓》,摘要如下:

我在中國訪問了幾個月,於上星期剛一回國,就看到上星期三的《先驅報》刊載的一側消息,敘述「在中國的人民公社中每天有許多人餓死」。

這使我異常吃驚,因為我離開中國還不到一週。

因此,我要馬上說:從去年4月到今年1月我一直在中國,我從未見到死一個人或有人挨餓。

在我逗留期間,我參觀了許多城鄉人民公社。

正好相反。如果不是有人民公社,本來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挨餓。糧食減產的情況將會更糟,而生產的分配肯定會像在舊中國那樣,即富的更富,窮的更窮----或者餓死。例如,在撫順,過去發生過水災。1937年遭到一次水災,淹死三十萬人,還有許多人因洪水而逃離了家鄉。

去年8月下旬,撫順遭到另一次水災。水量比1937年大一倍。但是,一個人也沒有死。

我問我會晤過的人們,他們是怎樣同天災進行鬥爭的。

他們始終如一的回答是,如果不是因為有人民公社,在中國,他們就要遭到人類最可怕的災難。

他們承認,「我們不能控制風、雨和太陽。但是我們確實知道在人民公社內怎樣組織起來和這些自然力量作鬥爭」。

在從前,在中國農民走上這條道路(從土地改革,通過互助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以前,遭到自然災害就什麼都完了。如果莊稼遭到雨、霜或旱災的損害,農民所能作的只是坐下乞求出現改變他們的命運的奇蹟。

去年我在北京市外第七次遇到種植大米的農民。

我問,「假如這次莊稼毀了,你們將怎麼辦?」

他們驚奇地注視著我。

「呵,當然,再種唄。此外你還能期望什麼呢?」

確實,在現代的中國,在成立了公社的中國,在千百萬人不再挨餓的中國,此外你還能期望什麼呢。在《先驅報》所希望恢復的那個政治結構存在的時候,中國是有千百萬人挨餓的。

同時《人民之聲報》在第八版刊登了一張表明中國農民正在抗旱的照片,照片說明是:如果沒有公社建立起來的許多水利工程;中國所遭受的旱災本來會使大批人餓死。

人民公社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1961年2月11日)

(「我見到過人民公社菜單,上有三四個菜,每個社員都可選擇他所喜歡的一種;我見到過那些擠滿了顧客的市場。因此我可以告訴你們中國人吃得很好……我見到托兒所的孩子都穿著厚厚的大衣,把他們包的那麼重,那麼圓,胖乎乎的就像我國熟了的大蘋果。」)

厄瓜多共產黨機關報《人民報》2月11日刊登了內爾松•埃斯圖皮尼安所寫的一篇駁斥反動報刊誣蔑中國的文章,標題是《中國並沒有飢荒》。摘要如下:

有一些朋友問我關於人民公社的問題和關於宗教的問題等,我剛剛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回來;我親眼看到了中國巨大的社會變革,而不是道聽途說的。另一方面我是個獨立人士,可冷靜地對待真實的情況。因此我有條件提供可以信賴的關於中國的證據。

我見到過婦女、男人和孩子吃飯;我見到過人民公社菜單,上有三四個菜,每個社員都可選擇他所喜歡的一種;我見到過那些擠滿了顧客的市場。因此我可以告訴你們中國人吃得很好。我還可以告訴你們,在北京排了很長的隊伍去購買唱片。一個遭受飢荒的人民有條件購買這麼多的唱片嗎?我認為單是這件事就足以揭露關於中國鬧飢荒的謊言。如果說這還不夠,或許必須再說一說,我見到托兒所的孩子都穿著厚厚的大衣,把他們包的那麼重,那麼圓,胖乎乎的就像我國熟了的大蘋果。

公社在發揮它的效力。社員對超過他們以前的生產水平感到滿意,為他們的組織感到自豪。公社已達到某種繁榮的程度。公社已建立了生產各種物品的工廠。

北京附近的一個公社已經有了十三座工廠。此外還有完備的醫療機構。雖然公社在1958年才組織的,已取得了的確令人鼓舞的成就。所謂人民反對公社,不過是真理的敵人的一種念頭而已。

不難瞭解,這陣污濁的謠言的浪潮是從哪裡來的,很容易找到它的發源地:那就是那些摔了跟斗、喪失了有650O0萬顧客的市場的人;就是那些過去像吸血充一樣吮吸舊中國人民的膏血、像強盜一樣掠奪他們的人,這些人不願看到中國人在工業上站立起來,不願聽到他們已能自給自足,成為一個強國,以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方面的成就對世界的命運日益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成為一切被壓迫人民的希望,不願看到他們不久之後肯定在世界事務中起巨大的作用。

駁斥蔣幫說中國人民挨餓的謠言 (1961年2月19目)

 

哥共《前進報》駁斥蔣幫謠言 讚揚我三面紅旗保證了人民吃糧

哥斯大黎加共產黨機關報《前進報))2月19日刊登了阿道弗•埃雷拉•加西亞駁斥蔣幫說中國人民挨餓的謠言。摘要如下:

我可以肯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65,O00萬人並沒有挨餓

二、中國人民在過去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剝削他們、掠奪他們並屠殺他們的時代是鬧過飢荒的。

三、在1960年9月,我訪問中國時,有17億畝耕地。

四、農業生產比解放那年即1949年增加了1.13倍。

五、農村人民公社、大躍進和黨的總路線保證了所有的公社社員和幾百萬人吃糧。

六、由於組織了公社、技術的進步和中國人民致力實行渠道化,自然災害已經不能產生以前那樣的損失了。

英國專家說中國沒有人會挨餓 (1961年3月21日)

(雖然在農產方面,中國由於水災和旱災會遭遇困難,但是糧食是斷不會缺乏的。沒有人會挨餓的。)

英國專家承認公社化運動成就驚人

【英國廣播公司華語廣播】專題講座節目(每兩週廣播一次)(北京時間3月21日收聽)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將廣播《中國現狀》討論的第二部分。

我們首先要談的問題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農業方面和工業方面的各種問題。在原來的英文節目中的兩位發言人,一位是中英貿易專家,另一位是劍橋大學經濟系的付教授。這兩位是羅賓遜和貝傑爾,他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種問題有他們自己的一套看法。

貝傑爾說,有人認為,農業集體化是違反了農民的利益的,這種見解是不對的。他認為中國的農民自始至終認清了集體化和機械化的確實的價值,所以是農民自願而不是被強迫的。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人口的極度稠密、每個農民只分到手絹大小的小片的耕地;第二,是農民一向知道,既然要依靠灌溉,就得共同合作。對於生產大躍進,貝傑爾和羅賓遜說,中國所有主要的工業、農業生產指標原訂在1962年完成的,到1959年就提前完成了。

1958年年終的公社運動,當時並不是有人要把公社制度硬加到集體農場的頭上去,而是人民自己由下而上的要求而成立公社的。要是沒有公社運動,全中國這種迅速驚人的進展是不會可能的。至於城市公社的發展,起先只是由少數婦女收拾一兩間小屋子,湊點錢和工具來從事生產,漸漸地擴充成為工廠,進而組織公社。有人批評公社破壞了家庭,其實在英國,中等人家的家庭主婦拿衣裳送出去洗,把小孩交給別人看顧;還不是最平常的事嗎?至於中國的人口那麼多,而成天鬧著人力缺乏,連婦女都到工廠裡去,聽來好像很荒謬,不過從經濟觀點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因為婦女對生產有著重大的貢獻。

貝傑爾說,英國人覺得人口眾多是經濟上的累贅,而中國把每一個人看成是生產者而不是消費者,而且憑公社運動和經濟的飛躍發展,中國有把握來應付無論怎麼樣大的人口增加。雖然在農產方面,中國由於水災和旱災會遭遇困難,但是糧食是斷不會缺乏的。沒有人會挨餓的。

照貝傑爾看來,不出10年的功夫,中國就會登上全世界主要經濟強國的第三位。在經濟上,這不但不會威脅英國,而且只會增加英國的貿易,因為世界越富強,要交換的財富就越多。

海倫•史密斯說中國人吃的超過所需 (1961年4月30日)

(「我們留心地尋找著臆想中正在經受的‘飢荒’的跡象。我們未能找到它。成年人,特別是兒童們看上去都非常健康,面色紅潤。我們看到人們吃飯時滿碗大米飯、蔬菜和其他可口的食物時,對我們來說似乎超過所需的足夠數量……」 )

海倫•史密斯談中國之行

4月30日的美共《工人週報》發表了海倫•史密斯的一篇文章,題為《中國之行----從廣州到上海》。摘要如下:

香港的火車停在羅湖,我們急急忙忙地徒步走向這個五星紅旗飄揚的車站。這就是深圳,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門。去廣州的火車差不多將要開了,因此海關的手續一下就完成了。

當我們乘坐的火車飛快地馳行時,我們能夠看到一夥一夥的農民在巨大的田野上勞動,田野看上去是十分興旺的,雖然大部分的工作仍然是利用水牛和人力來進行的。我們也看到了一兩臺拖拉機,但是,像我們後來所瞭解的,到目前為止只製造了五萬多臺。對於一個在解放前甚至不能製造一輛自行車的國家來說,這是不算壞的了。

訪問廣州的觀感

到達廣州的時候,它的潔淨使我們感到驚奇。顯然,在這裡,像我們以後所訪問的其他許多城市一樣,人們浸染著社會主義主人翁的驕傲感。

由於在廣州只停留一天,我們挑定去看中國出口商品常設展覽會。我們對可供出口的商品的多樣性有很深刻的印象,它們包括有一萬種在解放前中國完全不能製造的物品。這些商品從鋼筆、電影放映機和精密的量具到巨大的工業機器、豪華的汽車,甚至還有電子計算機。一幅巨大的地圖標明著和中國有貿易關係和貿易協定的國家,看上去美國確實顯得是非常孤零零的。這裡還有許多東西是我們所喜愛的--藝術品、美麗的絲綢、地毯、藥品和豐富的食品。……

赴上海參觀

在跨越珠江重新修理過的大橋附近(它是被撤退的國民黨軍隊炸毀的,並且大約有五百名老百姓被炸死),我們看到聚集著一群人,就走上去看看引起轟動的原因。那裡剛剛張貼了今天出版的三家本地報紙中的一份報紙,人們是聚在那裡看報。

我們留心地尋找著臆想中正在經受的「飢荒」的跡象。我們未能找到它。成年人,特別是兒童們看上去都非常健康,面色紅潤。我們看到人們吃飯時滿碗大米飯、蔬菜和其他可口的食物時,對我們來說似乎超過所需的足夠數量,而在火車餐車中使鐵路人員食用的份額之大也是超過我們所願意吃下去的份量的。然而,中國人遠不是滿足的,而且正進行一個巨大的戰鬥來改進農村人民公社並增加糧食供應。

因為現在有一半的耕種的土地得到灌溉,這是進行了巨大的努力挖掘數萬個水庫和運河的結果,1960年的糧食生產不比風調雨順的1957年少,而且大大地超過解放前的任何一年。然而,人口不斷地增加(沒有壓力限制它),就沒有足夠的糧食來維持在生氣勃勃的「大躍進」年代所達到的那樣高的體力勞動強度。因為這個原因和也許部分是由於人的機體要求在消耗了如許多的精力後需要休息,就開始了說服人民休息和享受他們的業餘時間的運動。許多熱情的年輕人對這種悠閑的運動嘖有繁言,但是我認為有閱歷的人士強制實行這個運動是明智之舉。

我們連夜坐火車去上海的旅行是愉快的。臥鋪是舒適的,而餐車則為我們做了美味的美國式的早餐(而我們是更歡喜我們同車的中國旅客吃得津津有味的早餐魚湯雞蛋面)。

中國農村朝氣勃勃人民公社不可動搖 (1962年1月22日)

(日本客人從中國獲悉,在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中,一個餓死的人也沒有,也沒有發生囤積或投機市場等現象,零售價格也很穩定。)

【日本廣播協會電臺1月22日廣播】海外通訊:

今晚播送日本廣播協會政經副部長家城(啟一郎)談共產黨中國的農業歉收的情況和人民公社的現狀等。

我們最感興趣的,或者說是最關心的,是中國的連續三年歉收以及歉收對市民生活有什麼影響。他們說,給一部分國民經濟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但是,一個餓死的人也沒有,也沒有發生囤積或投機市場等現象,零售價格也很穩定。如果不是政府權力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就是根本不可想像的。使這次歉收停止在最小限度上,這是由於政府從前儲存了糧食,但是據說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有把全國農戶的將近100%,即99%組織起來的人民公社制度,所以才能夠防止了歉收的災害。

關於人民公社制度,據種種傳說,最初出現過落伍的人,但是現在令人深刻地感到,這個人民公社是不可動搖的,我們到達北京第二天,訪問了距北京15公里的人民公社。那裡廣泛而適當地安排了土地和農民的勞動力,還有小規模的商業和製造工業等。對收入分配也很費心思,令人感到,中國社會的最基層已很好池組織起來了。最令人欽佩的是很好地解決了水利問題,沒有爭水的現象。今人注目的還有,互相協助非常週到。村裡的人們(過去叫村民),年輕年老的,都在努力修理或是製造小型農業機械,還有的在鑄造,有的在打鐵。今人感對.這是朝氣勃勃的中同農村。

這裡的農民一個月休息四次,可以耕種自留地,產品可以自用或是銷售。

人民公社還有釀酒工廠、磚瓦工廠、製糖工廠等;還在醫療設備和敬老院等,令人感到為了克服農民最苦惱的災害和疾病所作的努力已經切實地有了效果。

這可能不是示範公社,所以也許不能作為判斷全部(人民公社﹜的材料,但是藉以重新認識了人民公社的件質。

美《新聞週刊》誣蔑我生產公報數字是「誇大的」 (1960年2月1日)

美國《新聞週刊》2月1日發表了一篇題為《共產黨中國:誇口和事實》的文章,摘要如下:

共產黨中國宣布在它的「到1970年趕上英國」的運動中又跨了一大步。北京在透露1959年的生產指數時報告說:工業和農業的總產值是2413億元,比1958年增長31.1%。煤的產量在1959年增長了29%,達到34800萬噸,英國的產量是2億噸。鋼增長了66%,達到1335萬噸,英國的產量是18OO萬噸。電力增長了51%,達到415億千瓦小時;水泥生產增長了32%,達到1200萬噸;整個國民收入增長了21.6%。

沒有疑問,北京的統計數字是由宣傳機關誇大了的。例如新的鋼有很多是在「後院高爐」中生產的,而且共產黨人自己也認為「不適合於工業之用」。農業也落後了。去年的穀物產量僅增長8%,而原來的目標是40%。

但是幾乎沒有人懷疑中國的生產是在以可怕的速度增長著這一總的說法。這也不是什麼令人驚奇的事,因為中國共產黨已經無情地動員了這個國家的全部勞動力。

鐵托集團誣蔑我國大躍進 (1960年2月7-15日)

【新華社貝爾格萊德2月15日電】今天的《戰鬥報》在第二版以《中國和阿爾巴尼亞的反南攻擊》,刊載了沒有註明來源的消息。消息說,「在中國和阿爾巴尼亞,近幾天來加強了反南斯拉夫運動。報刊發表文章重複了眾所周知的捏造。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締結十週年的慶祝電被用來進行反南斯拉夫攻擊。」

《戰鬥報》12日刊登了該報記者寫的中國通訊:「農業----基本環節。」作者說,中國除糧食和棉花以外,「其他農作物的發展相當不統一,還有某些薄弱環節,因此為使這些作物的種植趕上糧食和棉花的生產速度,就必須作出巨大努力。實際上油料作物的生產還不能滿足需要,而蠶絲和茶葉的生產尚未達到戰前的最高水平。畜牧業仍是薄弱環節,這一切落後條件都必須改變。」

造謠有「難民」逃往香港

【新華社貝爾格萊德15日電】昨天出版的週刊《虹》以「因中國難民而引起的驚慌》為題,誣稱「中國難民」至今仍舊越境逃往香港。

作者誣蔑宣傳說,「難民要求保護、糧食和工作。」作者引用一個英國人的話說:「中國人到香港是為了自己的飯碗。」

作者又說,「香港管理處成立了專門委員會,宣布了世界難民年,而世界難民年的計畫完全是為中國難民的利益服務的。」作者最後說,「世界難民年能否解決這一危機,它是否將成為經常的行動,我們不能預測。因新的難民還在越境過來。」

【新華社貝爾格萊德10日電】今天的《戰鬥報》和《政治報》都分別刊登了南通社新德里9日消息說,「據德裡報紙評價,印度議會討論預算的例會開始時,普拉沙德總統和尼赫魯總理特別強調必須加強印度的國防力量。各報在社論中指出,普拉沙德總統譴責中國破壞了潘查希拉原則,並強調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印度和中國才能談判。」

消息又說,「尼赫魯總理在國大黨議會黨團的秘密會議上指出,‘國防生產’將在第一個五年計畫的範圍內得到最優先的地位。」

《戰鬥報》和《政治報》今天還報導了印度副外長梅農夫人在議會中攻擊我「扣留印度公民」的聲明。

妄圖貶低和農業成就

【新華社貝爾格萊德10日電】《政治報》今天以《為穩定和平衡而鬥爭》為題發表了南通社北京消息。貶低我農業成就,並歪曲我農業政策。

消息說:「報刊指出,單純開墾荒地,只是意味著更加增加中國農業中勞動力的危機。報紙說,主要口號應該是‘擴大面積,但也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這樣,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以前的某些看法,特別是這一看法:動員大量勞動力進行深耕細作,只要利用三分之一的耕地,就能養活中國居民和保證工業原料。」

消息說,從報刊上的分析來看,「在至今的發展中農業生產增長得很不平衡。例如,在被宣布為‘大躍進’的1958年後的一年(指1959年----編者注),計畫比1958年增長10%,但只實現了8%。在前幾年中也有類似的波動。在有些年份,國家統計局記載著15%至17%的增長,而在另一些年份卻只增長3.5%。

消息刊舉了最近三年前情況後說:「現在看來,採用現代農業技術,標誌著不僅要求提高總的農業技術水平,而且要求在其發展速度方面比過去十年更穩定和更平衡。」

歪曲報導我掃盲運動

【新華社貝爾格萊德7日電】今天的《戰鬥報》以《和漢字作鬥爭》為題,刊載了該報駐京記者寫的歪曲我掃盲運動的通訊。

作者說:「現在在中國還沒有足夠的學校來滿足所有的人。還沒有兒童義務教育的法律,所以還有一部分兒童不能上學。」

作者造謠說,「人們的工作太累、會議太多、學校太遠。教室太冷。這樣----許多識字班就解散了。」

作者最後攻擊說,「1955年提出的目標說,在五年至七年內在中國掃除文盲,五年顯然是不夠的,那麼我們等七年吧。」

南斯拉夫一「法學家」惡毒誣蔑我國 (1960年1月5日)

(比屬剛果《前途報》l月5日刊載了曾來我國訪問的南斯拉夫法律家馬克斯•斯穆德爾茨教授大肆誣蔑我國的文章。

《前途報》編者在該文的前面,還加上了惡毒按語說:少數得到准許在中國旅行過的非共產黨旅行者,在回國後都透露了他們對毛澤東的驚人要求的不安和恐懼。一位歐洲共產黨人、南斯拉夫法學家斯穆德爾茨也在毛澤東的帝國走了一次。他的評論是同樣的。)

文章摘要如下:

一個旅客在周遊中國的時候,會立即驚奇地注意到和歐洲不同的一切事情:矮小的身材,黃色的皮膚,呆板的眼睛,方塊字。但是你很快就會注意到另一件事:(中國)人民不停地在工作,沒有休息,像一群螞蟻一樣。各處的勞動者都非常忙碌。他們聽黨的口號:「工作指標必須提高」,「中國必須在十五年內超過英國」,「必須實現大躍進」。在每個十字街口,人們都看到這些口號。

你將很少看到穿西服的中國人,而中國的傳統服裝只出現在舞台上。大部分人,不論男人或是女人都是穿軍裝式的藍色工作服、腳穿便鞋、戴平頂帽。人群一批接一批地在新筑成的寬闊馬路上走來走去,看上去到處是一片藍海。

工作每天都進行到很晚,星期日也是這樣。勞動人民沒有星期天。

在鄉村裡缺乏拉車的牲畜。男人、女人和小孩子拉著犁耕田。在農村裡,房屋是泥糊的。牲畜和人住在一起。藍色工作服是農民無法享受的奢侈品,他們穿得破破爛爛,披著稻草,實際上是一絲不掛。中國應該消除這種嚴重缺乏衣服的現象。

一位生活在中國已有多年的外國人對我說,有些農村還是很落後,那裡的生活和原始人相似c這可以說明為什麼兒童這樣多。一家有十個孩子是很尋常的,有十五個孩子的情況也很多。中國很快就會面臨另一個問題:人口大量增加。

你想想看,中國人目前在生活中已經非常缺少糧食,但是人口又在不斷地增加,要養活這些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正因為如此,節約是非常重要的,但生產更重要,在中國,一切都服從這點。所有生產資料都歸國家所有。私有制不存在,私有生產也不存在。例如,一個人力車伕也是屬於合作社的,他的車子也是國家的財產。整個經濟命脈由國家機器控制。這是國家資本主義適度發展的官僚主義相結合的典型。

中國政府想建立一個巨大的生產體系,使中國成為亞洲的一個強國。每個中國公民必須遵照國家和黨的領導人的指示行事。誰也沒有屬於他個人的財產。他應該生活得很儉樸,而不停地工作。既沒有批評,也沒有言論自由。

黨的指示是嚴酷的法律。在大學中,大學生學習盲目服從、一絲不苟地信任黨和黨領導人的正確性,他們所學的課程代表著最原始的斯大林主義教條。

来源:《大參考啟示錄》第二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