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的許多「軟肋」正是鄰邦的優勢
歐美面對全面危機的同時,亞洲已經成為了許多分析家眼中,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擁有巨大出口能力以及市場規模的中國目前被認為是這股力量的核心。但德國的經濟專家們指出,中國在亞洲經濟的發展格局中並非「一枝獨秀」。
中國的製造業面對人力資源匱乏,成本上升的挑戰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勞工荒」充分體現了中國計畫生育政策給人口年齡結構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對於中國部分鄰國來說,這正是他們在未來與中國競爭中的潛在優勢。說起與中國競爭「世界工廠」地位的越南,德國工商大會駐河內代表雷格納(Oliver Regner)指出,與中國相比,越南的首要優勢體現在人口結構上。
鄰國在人口結構上的優勢
據雷格納介紹,越南多年來奉行「二胎政策」。雖然人們並沒有嚴格遵守這一政策的規定。但是許多家庭還是基本上都有兩個孩子。人口中的絕大多數都是30歲以下的人群。越南總人口的平均年齡為27歲。而且新生兒的數目也相當可觀。
越南的另外一個競爭優勢就是勞資成本。目前該國的工資水平低於中國,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這種現象更為明顯。但由於在越南生產的外資企業從本地很難找到符合技術質量要求的供應商。所以許多生產性工業都需要依靠大量進口,從而抵消了該國低工資水平帶來的競爭優勢。雷格納表示:「越南人的平均月工資為每月200美元左右,但低收入工種的收入水平比這還要低很多。這絕對是在中國的水平之下。」
與越南的情況類似,印度人口結構總體來說也非常年輕,出生率非常高。並擁有完善的教育系統。德國工商大會印度加爾各答代表處的克喬(Jan Thorsten Kötschau)指出:「這意味著,未來會有很多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進入就業市場。這是印度在未來的10至15年中比中國更具有優勢的地方。它將會有非常年輕的,有消費能力的就業人口。」
臺灣和日本在科技創新領域中仍然領先
中國不僅僅因為自身的人口劣勢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弱勢。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生命力也是真正體現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方面「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臺灣已經和老牌工業強國日本一樣,在世界市場上打出了自己的技術品牌。德國工商大會駐臺北代表魏因(Roland Wein)表示,臺灣的貼牌(OEM)以及原始設計(ODM)產業非常具有競爭優勢。與還在和「走出去」過程中的困難較勁的中國企業相比。臺灣的許多供應商企業已經開始向國際市場推出自主品牌。魏因指出:「像華碩、HTC、TSMC、友達這樣的電子產品生產上已經能夠憑藉自己的品牌,進入普通消費者的眼界,從供應鏈的終端獲取巨額盈利。」
在亞洲生活了多年的魏因眼中,臺灣之所以能夠在科技創新上能夠實現巨大的突破,也無不與政府注重保護知識產權有關。
「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臺灣享有很好的聲譽。所以也愈發成為國際生產類企業在亞太地區的科技研發中心。從2008年開始,臺灣就特別開設了由9名法官組成的,專門處理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法庭。保證了公權力在處罰侵犯知識產權案件中的執法力度。」
而亞洲地區中唯一的傳統型工業強國日本則正面臨多方的挑戰。據德國工商大會駐日本東京代表許爾曼(Marcus Schürmann)介紹,雖然日本製造業已經基本從福島「三災並行」的厄運中走出。但災難過後,許多生產企業開始重新思考自身的發展策略。他們在此提出的具體問題是:「我還必須留在日本嗎?」在這個過程中,許多日本企業開始審視將生產設施照搬到亞洲其他國家的可能性。從而減少對日本本地生產資源的依賴。許爾曼向德國之聲透露:「許多日本的生產型企業都對能源的持續保障存有疑慮。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日本本地能源價格上漲,並同時影響日本企業的競爭實力。」
許爾曼指出,日本工業必須重新定位,變得更加國際化。這其中當然指的當然不是已經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大企業,而是該國的中型企業。但他認為,日本工業總的來說在關鍵的創新領域將依然佔據領先的位置。日本企業和研究領域目前非常注重科研成果與實體經濟的結合。
中國在摩擦中尋找機會
無論是在人口結構,創新能力還是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雖然鄰邦的許多優勢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軟肋」。但同時,在與鄰邦的交往中,中國也發現了自己的機會。
比如,與中國相比,印度的薄弱環節存在於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克喬認為,印度在諸如航空港,海港以及高速公路建設領域,還不能與中國同日而語。這同時也為諸多中國基建企業提供了機會,踴躍參加印度相關項目的招標工作。
另外,據克喬介紹,印度每年從中國大量進口電子消費產品,像聯想這樣的品牌在當地也是耳熟能詳。但涉及到印度自己也能夠生產的電子產品時,政府的貿易保護政策就大行其道,向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反傾銷關稅。
在全球化經濟中,越南已經晉升為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國之一,與歐盟的貿易往來為本國帶來了大量的貿易盈餘,但與中國卻形成了巨額的貿易逆差。這也使得中國成為其最大的外貿夥伴國。雖然中國和包括越南在內的東南亞諸國在南海海域上存在領土爭端,但在雷格納看來,這只是一個存在於政治層面上的問題,並沒有影響到中國和其鄰邦在經濟領域的合作發展。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