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客家方形圍屋(組圖)

 2011-11-15 10:5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除了閩西圓型土樓、粵東弧形圍龍屋最具客家建築代表性之外,還有就是贛南的方形圍屋。在客家人的建築中,方形圍屋的數量是最多的,據統計,福建永定一縣3層以上方樓就超過4500座。而贛南的方圍最具代表性,其中尤以龍南縣方形圍屋數量多、規模大、風格特別、保存完好。

經考證,贛南客家方形圍屋是公元三世紀東漢中後期,中原地區大莊園主的典型住宅形式——塢堡,也就是一種小型的城堡。據梁思成先生研究,北魏至唐代的建築,在庭院圍牆的四角都建有角樓,保存著古代防禦性的遺風,但這種四角建樓的佈置,在宋代以後已甚少。然而恰恰在此時期,南遷的客家先民為了適應新的特殊的生存環境,為了家族和宗族的安全,高牆大院、聚族而居成為最佳選擇,把中原逐漸消亡的建築形式和技術帶到了贛南,因而學術界稱贛南方圍是漢代塢堡的「活化石」。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建築系主任、著名學者片山和俊教授考察贛南圍屋後說:「贛南圍屋的構造並不複雜,但它的大尺度、大空間、大容量,將居住、城堡、宗教信仰、議事廳和中心廣場功能集於一體,如此宏偉多功能的民居為世之罕見,令人震撼!」

廣東客家方圍與贛南方圍類似,多為磚石木結構,福建方圍多為土樓。

客家人的方形圍屋多以磚石木為材料,有著非常堅固的牆體,更接近軍事堡壘。在防禦外敵上及在惡劣環境下生存,體現出客家人高超的智慧,從側面也能領略客家人兩千年來飽受戰亂之苦,及顛沛流離的遷徙,要在異地生存下來著實不易。

以下整理出幾列各地有代表性的客家方形圍屋。

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位於江西贛州市龍南縣,據專家考證,關西新圍是迄今國內發現保存最為完整,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一處有代表性的贛南客家圍屋。主圍佔地約8000平方米,始建於1798年,於1827年完工。關西新圍為平面「國」字形,長邊94.75米,短邊83.36米,為三層土木結構。每層圍屋共79間。外牆為三合土夾卵石夯筑而成,厚90厘米。各層均有火槍眼。整個平面結構嚴謹,交通複雜但序列分明,空間、院落組織非常豐富。
其整體結構象一個巨大的「回」字,圍屋的核心建築在中間的「口」字部位,其結構是在客家民居「三進三開」特徵基礎上擴大為「三進六開」,從而形成「九棟十八廳」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築,圍內共有主房124間。「三進」即從大門進來為下廳,往上走則依次為中廳、上廳,層層遞進,層層增高;「六開」則是以正廳為中軸線往左右均衡延伸,兩邊院落,房屋對稱、門窗對稱。以中軸線往左右延伸的結構又使正廳成為整座圍屋的核心,體現著一種極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圍內主房結構是客家民居特色中的典型建築。圍屋工藝精細考究,並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贛南地區最有特色的珍貴客家民居建築,是贛、閩、粵圍屋建築中的一顆明珠,被譽為「東方古羅馬城堡」。

栗園圍

栗園圍位於江西贛州市龍南縣,始建於明代弘治辛酉年(公元1501年),明正德13年(公元1518年)重新規劃,歷經18年,於嘉靖丙申年(公元1536年)竣工,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該圍佔地面積45288平方米,是贛南規模最大的一座客家圍。這裡原聚居著李氏家族申甫公六世孫大紀、大縉兩大房後裔190多戶,1000餘人。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許多村民遷入圍外新居,現屬裡仁鎮新園村範疇,圍內僅有住戶36戶,145人。
這座圍屋頗具特色,圍內房屋的排列走向均按照天干地支、陰陽八卦的布局建造而成,故有「八卦圍」之美稱。它建築規模宏大,風格迥異,生活設施布局科學,四周圍牆是用片石砌筑而成,牆厚2尺,牆高6米,圍周長3華里。按八卦演化,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建有圍門。圍門以西門建得高大寬敞,設有門衛,凡舉辦紅白喜事,一般均從此門出入。圍牆周邊筑有12座炮樓,除東邊中樓是三層樓外,其餘均為兩層樓房。每座炮樓朝外三面牆和周圍的圍牆上均鑿有一排排「貓眼」似的槍口炮眼,總計462個。此外,在從南門至西門到北門這段圍牆外面,留有兩三米寬的護牆地帶,並在護牆地外邊開挖了一條兩米寬的深水壕溝,人稱「人工護圍河」,所有的這些建築均為保護圍屋的安全、防範設施。

燕翼圍

燕翼圍位於江西贛州市龍南縣,族譜記載,住在「燕翼圍」中的賴氏是贛南最早的一個移民家族。一千六百多年前,賴氏祖先進入贛南。明清交替的戰亂過後,這個家族傾力建成有四層樓的「燕翼圍」。

圍屋呈方形,共4層,高14.3米,長42米,寬32米,面積1368米,房間136間。一層為膳食處,二、三層為居住,俗稱「內走馬」古樓映照,四層為戰樓,俗稱「外走馬」環通牆道。自下而上外伸炮角樓,具速上下頂層集結,居高臨下58個槍眼林立,洞察戰事與軍事布局。筑基麻石高牆,古門設置三道和漏斗防禦,是典型易守難攻防禦堡壘。因其建築高聳,當地俗稱「高守圍」。

東生圍

東生圍位於江西贛州市安遠縣,始建於清道光時期,至今200多年的歷史,由當地「二品武功將」陳朗庭所建,圍內懸掛有清朝皇帝御賜的牌匾。圍屋坐東朝西,長94米,寬93米,佔地面積10391米。有九個天井,十八個廳堂,當地稱之為「九井十八廳」。
圍內共有房屋199間,最多可以容納近千人居住,東生圍不僅規模巨大,在客家建築藝術上也是別具一格,就像它的門樓四根柱子之間的樓牌式結構,上面題著「光景常新」四字,不僅氣派還蘊含了客家人的美好願望。在這座圍屋的正廳,還留有一塊御賜牌匾,上面寫著「金母長生」四個字,是當時的皇帝賜給東生圍內一位四個兒子都在朝中當官的母親的。

東生圍是一座具有南方建築藝術特色和贛南地方特色的「土圍子」圍屋,從形制結構上,平面均為方形或矩形,外立面均為高大堅固的牆,四隅均建有角樓,圍屋呈回字形,整座圍屋建成防火防水防盜和抵禦外侵的土木結構,被譽為「刀槍不入,水火難攻」。

滿堂圍

滿堂圍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始建於清道光癸巳年(公元1833年),竣工於咸豐庚申(公元1860年),歷時28年,為當時的富豪官乾榮所建,佔地面積達14888平方米,是始興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也是廣東省最大的客家圍樓。總體分為中心圍、上新圍和古新圍三部分。三個「圍」都是回字形布局,裡面三層。其中中心圍是主體圍樓,樓高四層。唯一供出入的大門設五道,底層牆厚兩米半,厚牆是空心牆體,不但內外兩側用大鵝石砌起,牆角用花崗岩石條砌成,更在空心牆內裝滿河沙木炭,據說如果盜賊挖開牆洞,這些流沙會將牆洞堵住,使賊入不得。

主樓外牆沒有窗,只有瞭望孔和射擊孔,用花崗岩石製成,內寬外窄,以便於裡面的人觀察外面的形勢以及射擊,建築物各部分之間有防火巷,樓上樓下有迴廊過道,四通八達,除此之外還有炮樓、建築物頂上有射擊的掩體等等。

滿堂客家大圍由中心圍和上新圍、下新圍三部分組成,中心圍高16.9米,其他兩圍拱衛左右,既自成體系又渾然一體,狀似一艘古代官船。圍樓建有四個大院、六個祠堂、兩個議事廳、四口水井,有寢室、廚房、儲糧間、停厝間等777間房子。為有效防禦當時猖獗的盜賊兵匪,圍樓的牆基砌得格外堅固,一般厚0.6米,其中圍樓主牆基厚達2.4-8.2米,大門一關,圍樓便成—座固若金湯的城堡。

泰安樓

泰安樓位於廣東梅州市大埔縣,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呈四方形,磚石木結構,面寬52米,進深49米,建築佔地面積6684平方米,其中主樓佔地2577平方米,兩側書齋佔地2764平方米,門坪及花臺佔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個房間。泰安樓屬磚石木結構建築,坐東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長49米,寬52.6米,門口有寬闊的門坪和水塘。樓高11米,分三層,一層牆寬為0.92米,三層牆寬0.44米,一、二層外牆為石牆,三層外牆壁及內牆為磚牆。因樓外牆為石牆,故該樓俗稱石樓。

該樓一至三層四周向內設前走廊,一層走廊的柱子為上木下石,二、三層為木柱,三樓前排中廳設有祭壇,為防外患,三層除前廊外還設有後走廊。一、二層不設窗,三層才開窗,並設有槍眼,整座大樓只有一個大門出入,門板鑲上厚厚的鐵皮,大門頂有蓄水池,供滅火之用。

五雲樓

五雲樓位於福建永定縣,俗稱「不倒樓」,離承啟樓百米之多,特點是沒有石砌牆基,方形土樓。樓前牆體向內已傾斜1.5米,近100年卻穩而不倒,讓中外遊客和專家嘆為觀止。現如今,樓內雖是稀稀落落,卻仍有3位老人居住。五雲樓是高頭鄉江氏家族中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考古價值。
建於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長方形土樓,坐北朝南,佔地約3600平方米,無石砌牆基。高4層,面闊25.8米,9開間,進深24.3米,11開間,底層外牆厚1.3米,每層40開間。全樓設一個大門,4道樓梯,門外以矮牆圍合天井形成一個院落,外大門正對樓門。內通廊式,前後為歇山頂,兩側為懸山頂。該樓原高3層,公元17世紀(清代初)由承啟樓建造者江集成購得,擴建為4層。

該樓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外大門、門坪、樓門、門廳、天井、中廳、天井、後廳。中廳為口字形,單層,中為天井,南、北面各開一門,東、西面各開一旁門,4個門各通一磚牆巷道,把樓內分隔成4個小院落。樓內東西兩側各有一口水井。

繩慶樓

繩慶樓位於福建永定縣,建於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年)。方形土樓,坐東朝西,佔地2310平方米,建築面積4578平方米。高3層(12米),面寬26.1米,進深24.5米,每層24間。內通廊式。設4部樓梯,1個大門。基牆厚1米。現住12戶,72人。樓後高前低,天井後面連接後廳建有「庭槐」上下廳式磚木結構的祖堂,祖堂上懸掛著清乾隆癸末年制的「德式鄉閭」牌匾,堂內有木雕「獅子夯梁」,牆上有梅蘭等花草彩繪。

點擊與作者交流

来源:看中國論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