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多有土地廟,少見無極包公祠;供奉一個大黑臉,說來稀奇不稀奇——評書藝人來無極說《包公案》,醒木一拍,這幾句開場詩,總惹起掌聲雷動。包公祠確實少見,天下只有三處:一在其老家合肥,一在其「倒坐南衙」的開封;另一處則在無極縣城,坐落於西關街角,被鄉親們稱為「老包廟」。無極和包拯有著怎樣的關聯?本文略說一二。
無極在歷史上是個小縣,這塊土地上的奇事趣聞,只在《聊齋誌異》裡,有過不足二百字的記述。然而,鄉親們口耳相傳的包拯故事,足可整理為一部磚頭厚的著作。民間說老包,都與縣名相關。一說包公趕考過無極,村民嘲笑其面黑若炭,斷言其必定名落孫山,不料包黑子金榜高中,執意來做無極知縣,那時無極縣名「定遠」,現在有許多的商業門店,因此冠以「定遠」之名,諸如「定遠信用社」,「定遠麵館」,甚至土產的老酒,也名之為「龍圖醉」。其二在縣名的由來,包公卸任時,要在黎明動身,百姓為了挽留,不讓公雞打鳴,於是殺盡了全縣的雞:無極者,無雞也。其實是無稽之談:包公從合肥去開封赴殿試,何以繞道無極?再者,定遠是安徽縣名,與無極從來無涉;如今的無極縣名,定於唐代,由西漢置縣時的「毋極」沿革而來,無雞之說,雖然荒唐,卻飽含著無極人對老包的親和與崇敬。
不過,翻開《宋史》,包公確實於無極有關,而且於無極人有恩。皇祐四年(1052),包拯任高陽關路都署安撫使,高陽關路,治所在今天的高陽縣,宋代統轄無極。那時,這一帶是將士戍邊之地,如今名為「胡臺營」、「東帳」的村莊,曾經是營帳所在;馬莊村,曾為馴馬之場。周邊有民田一萬五千頃,被用來牧馬,造成一方農民生計困難,於是包拯奏請皇上恩准,將土地還耕,用莊稼的秸稈充作戰馬飼料,不僅使老百姓衣食充足,且豐富了軍中糧秣 ——這件事,在包拯留下的十五卷《奏議》裡,有明白的記載。典籍之外的包公故事,經無極人的口頭演繹,傳誦到今,比話本小說更為生動有趣,比如《審碌碡》,《訪陰曹》之類,情節曲折感人。戲出《烏盆記》,歌讚包公斷案如神,據傳是發生在無極的真實事件,其中主要角色張別古,即是張段固村人。想來,劇作家取其諧音,稱人物以地名的創作手法,不乏先例,似可信真。
情同愛屋及烏,無極人喜歡黑色,或許與喜歡老包的面相有關。辦事公道的人等,每被稱為「黑臉」,與姦猾的「白臉」對應;把黑顏色的布料稱之為「青」,與清官的清同音;城鄉人家的大街門奇怪,無論貴賤貧富,都是一色的漆黑,叫作「老包門臉」,是為無形的辟邪門神。老包廟的柱子,也是黑漆塗得油亮,黑色柱石,黑瓦屋頂,四楹五間,王超馬漢分立左右,四刃鍘刀排列廳堂,包公塑像端坐正中,一副黑臉膛,神色莊嚴,氣宇軒昂。舊曆十月十一,或許曾是包公奏請變軍牧場為農田的紀念日,據碑碣記載,包公祠也在十年之後(1062)的這天落成。由之年年是日,車馬輻輳,聚為廟會,人們香火膜拜,祭奠先賢。雖然,老包廟毀於動盪年代,地名猶在父老的呼喚之中,廟會依然熱鬧非凡。看來,造福於百姓的人,人心自有廟堂敬奉,犧牲供饗。
- 關鍵字搜索:
- 無極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