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中八仙」之一李適之
這裡準備講一講兩首小詩及其背後的故事。一首是李適之的《罷相作》,一首是令狐楚的《思君恩》,詩如下: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李適之:《罷相作》
小苑鶯歌歇,長門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輦不經過。
——令狐楚:《思君恩》
共同點
為什麼要把這兩首小詩放在一起講呢?因為,它們有如下兩個共同點:第一,作者都做過宰相;第二,詩歌的創作時間都是在他們被罷去宰相不久。當然,除了這兩個共同點之外,它們還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它們都是膾炙人口的好詩,都被選入了宋代以後流傳很廣的兒童讀物《千家詩》;二是,作者都是詩歌鼎盛朝代——唐朝——人。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事物,有共同點,往往可以反映某種現象,或者某種規律。有不少共同點的這兩首詩,反映了什麼現象呢?很顯然,它反映了這麼一個現象:權力的驟然減少或失去,有利於文學創作。李適之和令狐楚這兩個人,都在被罷免宰相之後,寫出了平生最好的詩歌,既符合老子的「禍福相倚」的人生哲理(《老子》第五十八章),也符合歐陽修「詩窮而後工」的詩學理論(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既符合司馬遷的《詩經》大多是聖賢們發泄心中憤懣之情的作品(「聖賢發憤之所為作」)的說法(司馬遷《報任安書》),也符合韓愈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比喻(韓愈《送孟東野序》)。
《醉飲圖》明 萬邦治 絹本設色 縱24.5厘米 橫143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不同之處
李適之和令狐楚的情況有一點不同:《全唐詩》中,保存了令狐楚50餘首詩歌作品,而李適之卻只有兩首作品(另一首題為《朝退》)。原來,李適之的第一個職位是左衛郎將,可見是軍人出身,當兵的;而令狐楚五歲就會寫詩作文,才二十多歲就中了進士(要知道,在唐朝考中進士是很不容易的。根據《登科記考》記載,令狐楚中進士是唐德宗貞元七年,即公元791年,那一年總共錄取進士才30名。跟現在大學招生全國每年招六七百萬,不是一個概念),可見,令狐楚是典型的秀才。李適之最有名的事跡是飲酒,新舊《唐書》都說他喜歡大宴賓客,一次飲一鬥酒都不會醉。晚間飲酒,白天處理公事,一點兒都不耽誤。李適之是開元天寶年間長安八位著名的酒仙之一。關於李適之宴請賓客和飲酒的情形,杜甫在《八仙歌》中有生動的描繪:「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左相就是左丞相李適之,說他飲酒好像大鯨魚口吸百川,可以想像,李適之的酒量是驚人的。而令狐楚,最著名的事跡是寫文章,他在太原節度使李說、嚴綬、鄭儋手下做副官時,每次有太原奏折送到朝廷,愛好文學的唐德宗李適都能看出哪些是令狐楚的手筆,讚賞有加。鄭儋在節度使任上暴病身亡,來不及安排一些事情,軍隊中一片嘩然,鬧不好就會出大事。半夜三更,十幾個騎兵手持刀劍,把令狐楚脅迫到軍營大門口,將軍們把他團團圍困起來。幹什麼?讓他以鄭儋的口吻草擬上奏朝廷用的遺書(大約得包括人事安排吧)。只見令狐楚在刀光劍影之中,從容淡定,提筆蘸墨,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當場高聲朗誦給全軍將士聽,結果,「無不感泣,軍情乃安」(《舊唐書》本傳)。可以說,這兩個人,在詩歌創作這件事情上,一個是無心插柳,一個是有心栽花。
但是,兩個人殊途同歸,不論是無心插柳,還是有心栽花,都留下了一首好詩。
李適之的《罷相作》,寫於天寶五載(746),因為李林甫的排擠,罷去宰相、只保留太子少保的時候。史書上說,李適之一罷免宰相之職,立即邀請親友聚會,並且做了這一首詩。令狐楚寫《思君恩》,一般認為,是在受到屬下貪污公款事件牽連,被罷免宰相擔任宣歙觀察使期間。兩首詩,都是有感而發。因而可以肯定,倘若李適之和令狐楚都沒有被罷免宰相的經歷,這兩首詩也是不可能誕生的。
詩歌賞析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兩首小詩吧。
兩首小詩,表現的都是詩人一時的心情,但是:一首直白,一首含蓄;一首豪爽,一首婉轉,可謂相映成趣。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翻譯成現代漢語,大致是:為了讓賢(指李林甫,有諷刺意味),我辭去了宰相一職,回家飲酒作樂;今天是我辭職後的第一次請客,不知道會有幾個人應邀前來呢?李適之不愧是軍人出身,豪放直爽。被迫辭掉宰相之後,也不關在家裡,對花垂淚,借酒澆愁,獨自鬱悶,而要照常設宴請客;開宴之前,他也想到了「人去茶涼」、「世態炎涼」的人間常態;想到之後,他卻不憋在心裏,暗自惆悵,而是馬上說了出來。四句詩,直抒胸臆,一氣流出,略無窒礙。
「小苑鶯歌歇,長門蝶舞多。眼看春又去,翠輦不經過。」翻譯成現代漢語,大致是:小小的宮苑裡黃鶯鳥剛剛唱完歌,宮門裡眾多蝴蝶又在翩翩起舞;眼看著又一個春天即將過去,皇帝的車轎卻不見來臨。令狐楚真是才子心腸,細緻入微,委婉含蓄。在傳統宮怨體的小詩中,他把自己比作宮女,把得到皇帝的信任重用說成宮女得到臨幸,哀怨宛轉,相當動人;他用花卉、昆蟲、禽鳥點綴詩句,有聲有色,賞心悅目。
- 關鍵字搜索:
- 丟了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