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梁辛:淺議中西新聞傳播之異同

 2010-04-19 23: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新聞,指「新近發生的事情」;傳播,就是報導出去;媒體,指的是報刊、廣播、視頻等。這是人們所熟知的。但是,「新近發生的事情」,並不都是「新聞」——資產階級的新聞定義認為,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就是說,不是所有新近發生的事情,都具有報導價值。大眾傳播學的宗旨應是:如實報導客觀發生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態的始末。新聞報導與「宣傳」概念不同。後者是與「鼓動」相連的,而非從受眾的知情權出發。

當今中國大陸的新聞理念並不認同這一普世觀。所謂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觀,強調「輿論導向」——不知是誰人發明這一個詞,把新聞比作影視片那樣,由編導來掌握輿論的走向!所有媒體都要歸屬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充當「黨的喉舌」,形成一條紀律。所謂「導向」的原則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輿論一律」,報喜不報憂。例如,對於特大災害(包括自然災害和人為禍害)一律突出強調「全力救災」!不惜連篇累牘報導「領導重要批示」,親臨指揮,各方支援,來電慰問等等。當然,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對於災害發生的原因(包括能否避免),就無從探究了!拿此次玉樹大地震的發生來看,事前本來是地震部門有預報的,竟被上級有關領導壓下不報,終於釀成大禍。房屋倒塌獨政府大廈無恙,暴露豆腐渣工程專門危害民眾。對此,媒體不置一詞,一律迴避。皆因李長春在中央宣傳文化部門和主要新聞單位負責人會議上提出的「全力做好抗震救災宣傳報導」要求,而不能越雷池一步。結果是,外國記者不准進入災區(理由是為了保障其安全——中國記者就不必擔心安全問題了?);發表各方來電慰問,表示關注,唯獨不提達賴喇嘛的慰問和祈福,也不報臺灣紅十字會參與救援。這種有選擇的宣傳手法,未免顯得太小氣了,全然沒有一點泱泱大國風度!

輿論導向就那麼有效嗎?在當今世界科技發達一日千里的態勢下,你想一手遮天,封殺不同聲音,堅持輿論一律,是做不到的。你越封鎖的資訊,人們就越想知道。本來平常的訊息,被你遮掩得神秘起來,只能起到欲蓋彌彰的作用。你怕什麼?記得老毛說過:哪有共產黨怕民眾的道理(大意如此)!當局者就那麼沒有自信?封堵掩飾,引導輿論,欺人自欺,把本來是自身弊端造成的現象,硬說成是「不明真相的群眾,受到海外敵對勢力的挑撥」,陳詞濫調,掩耳盜鈴,自我感覺良好,實際上已經很難取信於民。中國從秦始皇就害怕讀書人,堅持專政,焚書阬儒。其結果呢?後人有詩曰:坑灰未冷東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這就是說:你防備著知識份子造反,其實真正起義的(劉邦、項羽)都不是讀書人。這歷史的教訓還不夠嗎?多行不義必自斃,是大自然的規律,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孰是孰非,孰優孰劣,歷史上都會有客觀公正的記載,因為歷史畢竟是由後人來撰寫的,是要經過實踐檢驗的。

梁辛2010-4-18,北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新世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