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世間幸有郎咸平

 2010-03-02 05: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起這個標題,大概會有很多人不同意,例如前不久公開炮轟郎咸平的兩位經濟學家,一個是官方智囊,另一個是學院派代表。為什麼他倆會出面,冒著被萬千網民痛斥的風險,去開罪「個體戶」教授郎咸平?這就跟郎咸平所著、參與創作的這三本新書有關係了。

《財經郎眼02》節選了郎咸平等人主持的同名電視欄目的一部分發言內容。如果你看過那個節目,或者讀過這本書,應當不會忘記郎教授在基於事實、數據分析基礎上,給某些人戴上了一個封號:「寵物經濟學家」……當然,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並不是去「罵人」。郎咸平、主持人王牧笛以及每期嘉賓,以老百姓能聽懂的語言,用涵蓋社會學、人類學、金融、宏觀經濟、企業經營等各領域的觀點、常識和案例,為人們解讀了「富二代」、「農二代」、中國人口老齡化、歐巴馬新政、民營經濟等社會熱點,言鋒犀利、妙語連珠、引人深思。這些即興化、口語化的發言內容,如今再通過書本承載的形式來看,仍然思路清晰、邏輯縝密。

本文開篇提到的另一位學院派經濟學家,對郎咸平的批評是,「他的一系列‘救世良方’之更嚴重的弊端,完全植根於他對政府的盲目信任……郎咸平政策建議的基本思路,客觀上恰好是強化或傾向於強化集權的。」從這番批評來看,該位經濟學家並沒有讀過郎咸平的多少文章,對郎咸平的理解恐怕停留在後者一些演講乃至媒體、網路摘出來的隻言片語,例如郎咸平曾極力反對的國企各種MBO、郎咸平對外資進入中國各大城市自來水等公共事業的嚴厲批評,等等。

這當然是不公允的,從國企MBO辯論開始,到前不久提出華爾街控制中國老百姓的餐桌一說,郎咸平走到哪裡,都在發表遠比葉檀、謝國忠等人更為嚴厲的批評言論,批評的就是某些部委或某些地方政府、反對的就是非市場經濟邏輯下的「國退民進」或者「國進民退」。包括國家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推出的4萬億投資帶動計畫(以及由此帶動的地方投資熱潮),郎咸平也是國內第一個建言的公共人物,極力呼籲政府應減少高速公路、鐵路等政府投資項目,而應將錢花在改善民營企業投資、運營環境的領域。這叫做「對政府的盲目信任」、「強化集權」?

新近出版的《郎咸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產業鏈陰謀3:新帝國主義併購中國企業的真相》兩本著作,更加完整的闡述了郎咸平的經濟觀點。前一本分析了跨國金融資本是如何操縱中國大豆、玉米、棉花、蔬菜、大米、小麥等農產品及其定價權的,並通過掌控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礦產品,從兩方面完全掌控中國製造業的原材料成本。

後一本則通過更為具體的產業案例分析,對中國礦業、水泥工程機械、化工及醫藥、玩具、炊具等行業的外資並購過程進行瞭解讀,為讀者揭示了中國本土相關行業的企業、監管審批部門、財經媒體、官方智囊等方面滯後的生存競爭理念。郎咸平的痛心疾首、大聲呼喊,並非大唱閉關鎖國時代優越性的讚歌,而是希望我國本土企業不分國企民企,都能找準可以掌控的價值鏈環節,努力爭取競爭主動;與之同時,要改變一些政府官員「貪大求洋」的經濟發展思路,真正樹立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並購)意識,從而讓民企的日子好過一些、國企資產不再輕易被賤賣或白送。實際上,這已然可以再度駁斥那位學院派專家的無端指控。

掩上這三本新書,讓我們的視角回到幾年前,回顧圍繞在郎咸平這個「闖進瓷器店的大象」身上的各種爭議。郎咸平在股市、房地產和外匯等經濟熱點問題上的觀點,與官方、絕大多數華人經濟學家及具體行業大企業相左。國企MBO大辯論的最終結果是,郎咸平率先揭露和痛批的德隆、格林柯爾等昔日明星紛紛遺臭萬年,而當年為那些臭角色辯解的主流經濟學家們仍然活躍在「指點江山」的第一線,繼續與郎咸平等少數人對峙。

那之後,郎咸平一度沉寂下來,將注意力轉向,試圖通過提出更具體的公司治理方案、為企業家解惑,推進中國民營企業合法、健康成長(而不是通過非法侵吞國有資產的原始積累而實現、埋下巨大隱患),出版了大批量的行業、企業案例「二字真經」。

近兩年來,他重新將注意力放回回歸宏觀經濟、金融領域,再度以銳利的標題、觀點、邏輯,早在2007年底就率先提出了中國股市乃至經濟整體存在的結構——現在罵他的那些人,當時在說什麼?

世間幸有郎咸平,一個聰明的郎咸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理財週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