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法國合作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約一年前,印度洋表層水溫會出現變化。研究人員因此認為,如果利用人造衛星監測印度洋表層水溫和其上空雲團的變化,提早一年就可預報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
所謂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南美洲秘魯等國家外海所處的太平洋赤道海域表層水溫上升帶來的全球異常氣象。每當厄爾尼諾現象嚴重時,全球一些地區將暴雨成災、洪水氾濫,而另外一些地區則久旱無雨、農業歉收。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與東京大學、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合作,對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層水溫500年來的變化情況進行了模擬計算。結果發現,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十多個月前,印度洋東側表層水溫將有所上升,而印度洋西側表層水溫則有所下降。
研究人員由此推斷,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大氣循環系統緊密相連,只要著眼於印度洋表層水溫的變化,就能夠預測約一年後太平洋可能出現的變化。這一成果已於22日刊登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網路版上。
目前,國際上已存在不少厄爾尼諾預報模型,其中一些曾數次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前幾個月就成功預報,但總體而言成功率並不高。日本的這項新研究成果則將預報時間提早到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前約一年,不僅大大提早了預報時間,也為研製更準確的預報模型提供了新思路。
《自然·地球科學》雜誌在為這項研究配發的一篇文章說:「如果要擴展有關厄爾尼諾預報的視野,那麼無論是經驗預報模式,還是動態預報模式,都要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情況同時考慮在內。」
- 關鍵字搜索:
- 研究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