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生平
中國"藥王"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人。 據新唐書載,孫思邈7歲就學,日誦千餘言,被視為聖童。他從小多病,"湯藥之資,罄盡家產"。周圍的百姓都很貧苦,很多人因為沒錢治病而死去,他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因此他18歲時立志學醫。他喜歡讀道家老子的書。周宣帝的時候,他隱居在太白山學道,煉氣養神。他精通百家學說,善於談老子、莊周之道,擅長陰陽、洞曉天文推理,精通醫藥,妙解數術,兼好釋典。
隋文帝聽說了孫思邈的名聲後,徵召他做官,他卻推辭了。他曾經私下地對人說:"再過五十年,會有聖人出現,我到時候會幫助聖人救助百姓。"五十年後,唐太宗徵召他,他就到了京城,作過唐太宗的御醫。唐太宗看到他年輕的面容非常驚訝,就相信修道的說法是真的了。唐太宗、唐高宗曾以高官厚爵與之,都被他婉拒,上元元年他稱病退隱山中,唐高宗以良馬賜之。
永徽三年,孫思邈已經有一百多歲了。有一天他沐浴之後,穿好衣冠,對自己的子孫說:"我今天要離開這裡去游無何有之鄉去了。"沒有多久,孫思邈就死了。可是他的屍身過了一個多月還是面色紅潤。到放入棺材下葬的時候,卻發現棺材中僅僅剩下衣服了。
唐太宗李世民讚孫思邈"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合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 自古以來中國各地都有藥王祠堂紀念孫思邈。他被當時和後世的人看作是修道成仙的"醫神",他和他的藥方的神奇事跡也被記載在《列仙傳》中。
中國的醫德宣言--大醫精誠
《大醫精誠》一文出自唐朝孫思邈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習醫者所必讀。
《大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第一是精,亦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誠,亦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 "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從此文中亦可見佛教的思想也滲入中醫學之中。
孫思邈對醫德的論述,在古代醫家中可以說是最全面的了。而這些基本醫療道德,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原文譯文:
晉代學者張湛說:"經典的醫方難以精通,由來已經很久了。"這是因為疾病有內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狀不同,和內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狀相同的緣故。
因此,五臟六腑是充盈還是虛損,血脈營衛之氣是暢通還是阻塞,本來就不是單憑人的耳朵眼睛所能瞭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診脈來瞭解它。但寸關尺三部脈象有浮、沉、弦、緊的不同;腧穴氣血的流通輸注,有高低淺深的差別。肌膚有厚薄、筋骨有強壯柔弱的區分,只有用心精細的人,才可以同他談論這些道理。如果把極精細、極微妙的醫學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淺的思想去探求它,難道不是很危險嗎?如果實證卻用補法治它,虛證卻用瀉法治它;氣血通利的卻還要去疏通它,明 明不順暢卻還要去阻塞它;寒證卻給他用寒涼藥,熱證卻給他用溫熱藥。這些治療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癒,我卻看到他更加危重了。所以醫方、 占卜,是難以精通的技藝。既然不是神仙傳授,憑什麼能懂得那深奧微妙的道理呢?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讀了三年醫方書,就誇口說天下沒有什麼病值得治療;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沒有現成的方子可以用。所以學醫的人一定要廣泛深入地探究醫學原理,專心勤奮不懈怠,不能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就說已經明白了醫學原理。如果那樣,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凡是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慾念,無希求,首先表現出慈悲同情之心,決心拯救人類的痛苦。如果有患病苦來求醫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貴賤貧富,老幼美醜,是仇人還是親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還是一般的朋友,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是愚笨的人還是聰明的人,一律同樣看待,都存有對待最親 近的人一樣的想法,也不能瞻前顧後,考慮自身的利弊得失,愛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煩惱,就像自己的煩惱一樣,內心悲痛,不避忌艱險、晝夜、寒暑、 飢渴、疲勞,全心全意地去救護病人,不能產生推托和擺架子的想法,像這樣才能稱作百姓的好醫生。與此相反的話,就是人民的大害。
自古以來,有名的醫生治病,多數都用活物來救治危急的病人,雖然說人們認為畜牲是低賤的,而認為人是高貴的,但說到愛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樣的。損害別個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惡的,何況是人呢!殺害畜牲的生命來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麼,離開"生"的道義就更遠了。我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藥的原因,確實就在這裡!其中虻蟲、水蛭這一類藥,市上有已經死了的,就買來用它,不在此例。只是像雞蛋這樣的東西,因為它還處在成形前的狀態,一定遇到緊急情況,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這才是能識見超越尋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如果有病人患瘡瘍、瀉痢,污臭不堪入目,別人都不願看的,醫生只能表現出從內心感到難過的同情、憐憫、關心的心情,不能產生一點不快的念頭,這就是我的志向。
一個德藝兼優的醫生的風度,應能使思想純淨,知我內省,目不旁視,看上去很莊重的樣子,氣度寬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診察疾病,專心致志,詳細瞭解病狀脈候,一絲一毫不得有誤。處方用針,不能有差錯。雖然說對疾病應當迅速救治,但更為重要的是臨證不惑亂,並應當周詳仔細,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關 天的大事上,輕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眾,動作快捷,獵取名譽,這樣做就太不仁德了!還有到了病人家裡,縱使滿目都是華麗的鋪設,也不要左顧右盼,東張西望, 琴瑟簫管之聲充斥耳邊,不能為之分心而有所喜樂,美味佳餚,輪流進獻,吃起來也像沒有味道一樣,各種美酒一併陳設出來,看了就像沒看見一樣。所以這樣做的原因,因為只要有一個人悲痛,滿屋子的人都會不快樂,更何況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沒有離身。如果醫生安心無慮地高興娛樂,傲慢地洋洋自得,這是人神都認為可恥的行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這些大概就是醫生的基本品德吧。
做醫生的準則,應該是慎於言辭,不能隨意跟別人開玩笑,不大聲喧嘩,談說別人的短處,炫耀自己的名聲,誹謗攻擊其它醫生,藉以誇耀自己的功德。偶然治好了一個病人,就昂頭仰面,而有自我讚許的樣子,認為自己天下無雙,這些都是醫生的不可救藥的壞毛病。
老子說:"一個人公開地有德於人,人們自然地會報答他;一個人暗中有德於人,鬼神會報答他。一個人公開地作惡於人,人們自然會報復他;一個人暗中作惡於人,鬼神會來害他。"探求這兩個方面的行為,陽施有陽報,陰施有陰報,難道是騙人的嗎?所以醫生不能依仗自己的專長一心謀取財物,只要存有救濟別人痛苦的想法,(積下陰德)到陰曹地府之中,自會感到是多福的人了。還有,不能因為別人有錢有地位,就任意給他開珍貴的藥物,讓他難以找到,來炫耀自己的技能,這確實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志在救護幫助世人,所以瑣碎地談論了這些。學醫的人不能因 為我說得粗俗而感到恥辱。
在對醫德的重視上,孫思邈與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更具有相似性。大醫精誠與希波克拉底誓言,同是人類誠實本性的表現,共為人類最寶貴的道德遺產。
中國自古是個以修心養德為根基的國家,歷來的醫家都是傳承了先人的教誨,尤其是承繼了孫思邈的教誨,選徒弟傳授醫術也是選擇有德之人。所以職業道德自然成 了本分,中國歷來很多名醫,同時也是道德的楷模。而專門在醫德方面著書立說的自然就很少了。可惜的是,今天中國社會與古代思想價值割裂之後,孫思邈的職業倫理思想未能被重視和傳播,更影響不到主流思想。這不能不說是中國職業倫理史的一大悲哀。
孫思邈主要貢獻:
孫思邈一生著作80餘部,除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還有《老子注》、《莊子注》、《枕中素書》 1 卷、《會三教論》1 卷、《福祿論》3 卷、《攝生真錄》1 卷、《龜經》1 卷等。他一人獨佔中國醫學"二十四個第一":
1、 醫學巨著《千金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之至寶";
2、 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
3、 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
4、 中西醫結合工作第一人;
5、 第一個麻風病專家;
6、 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7、 第一個創繪彩色《明堂三人圖》;
8、 第一個將美容藥推向民間;
9、 第一個創立"阿是穴";
10、第一個擴大奇穴,選編針灸驗方;
11、第一個提出復方治病;
12、第一個提出多樣化用藥外治牙病;
13、第一個提出用草藥餵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4、第一個提出"針灸會用,針藥兼用"和預防"保健灸法";
15、系統、全面、具體論述藥物種植、採集、收藏的第一人;
16、第一個提出並試驗成功野生藥物變家種;
17、首創地黃炮製和巴豆去毒炮製方法;
18、首用胎盤粉治病;
19、最早使用動物肝治眼病,現在證明富含維生素甲p
20、第一個治療腳氣病並最早用彀樹皮煎湯煮粥食用預防腳氣病和腳氣病的復發,比歐洲人 早一千年,現在證明富含維生素乙;
21、首創以坤劑(雄黃等)治療瘧疾病,比英國人用砒霜製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2、第一個提出"防重於治"的醫療思想;
23、首用羊饜(羊甲狀腺)治療甲狀腺腫。
24、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間,收集校驗秘方的醫生。
附錄:《大醫精誠》的原文: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脈以審之。而寸口關 尺有浮沉弦緊之亂,腧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 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 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淒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 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 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 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淒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 之志也。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 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 味;醹醁兼陳,看有若無。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 之本意也。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銜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 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尋此二途,陰陽報施豈誣也哉。所以醫人不得侍己所 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其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 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孫思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