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中國約有五百五十九位帝王,而年號共有七百一十多個,不僅一遇換朝、換帝即換年號,甚至同一位帝王遇重大、吉祥事情,也往往要更改年號。
武則天畫像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數都改元兩次以上,而一個皇帝也有數個年號的。例如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共計十一個年號;唐高宗在位三十四年,用了十四個年號;武則天在位二十二年,共有十八個年號。
也有皇帝在即位時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號,例如五代時期後梁的"乾化"年號、後晉的"天福"年號。不過,明、清兩代二十七個皇帝,基本上不改元,即位後只用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明世宗在位四十五年,只用"嘉靖"一個年號,被稱為嘉靖皇帝;清聖祖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只用"康熙"一個年號,被稱為康熙皇帝。之後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都是如此,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年號也是皇帝的別名。
由於帝王喜好吉利、禎祥的字作年號,例天、建、干、德、福、安、慶、順、永、大、元、光等字樣;又皇帝們總以真命天子自居,因此有些年號則反映出"天命神授"觀念,如"天授"、"天聖"、"天賜"等。也有帝王是為表繼承先帝遺業,選用前代皇帝兩個年號中拼成新年號,如唐德宗年號"貞元",即取唐朝兩大治世││太宗"貞觀"和玄宗"開元"上下字拼成;南宋孝宗用的年號"隆興",也是取自北宋太祖"建隆"與南宋高宗"紹興"年號之下字拼成。
各朝帝王都喜用吉利字作年號,可是吉利字是有限的,於是出現了某些年號被重複使用。例如"永昌"用了三次,"建武"用了七次,所以光有年號不能說明歷史年代,必查明朝代及帝王年號才可說明。
好笑的是年號重複使用狀況,有時也是因帝王及其輔臣缺乏歷史知識,不知前人已用過之故。宋太祖一次改"乾德"年號,在宮中用銅鏡時發現鑄有"乾德四年"字樣,驚問竇儼,才知五代前蜀國王王衍也用此年號,因此宋太祖感慨地說:"宰相須用讀書人";而宋神宗取"熙寧"年號,宋徽宗取"崇寧"年號,更是貽笑大方,因為它們分別是南朝宋文章胡太后、明宣瀋太后陵墓的名號,所以被後人責罵當時群臣不學無術,竟沒有發現"年號"與前代"陵號"相犯。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文史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