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節,元宵節始於漢代、盛於唐、宋
漢代:
正月十五放燈火的風俗開始於漢武帝祭祀太一神,主要在皇宮舉行,後來經官方的倡導而開始於民間流行。在漢朝開平盛世起就有正月十五夜不宵禁的傳統,而宵禁由劉秀所羨慕的"執金吾"(職司京城巡查之官員)所主管,因此後世稱上元為"金吾不禁";漢代的放燈時間只有在正月十五當晚。
隋代:
隋文帝─提倡節儉治國,並採納柳彧的建議對元宵節民間大鬧燈火的習俗禁止頗為嚴厲。隋煬帝─與隋文帝相反,竭力在元宵節鋪張奢侈,揮金如土。大業六年曾調集民間藝人進城,在皇城外舉行盛大的百戲,從此一掃漢代敬神禮佛的節日觀念,而開元宵行樂之端。
唐代:
皇帝與萬民同樂由此時開始,這與當時經濟發達社會富庶有極大的關係。其中,唐玄宗時將放燈時間延為三晚唐初─太祖、太宗對元宵放燈並未大力提倡。唐太宗時"私塾"放年假至十五才開學,而當天由學生準備精巧燈籠,帶到私塾,由老師點燃,學生提著,象徵"前途光明",稱為"開燈"。唐明皇─曾建有兩座名樓"勤政務本樓"及"花萼相輝樓"。他曾在"勤政務本樓"宵衣旰食,開創了開元天寶的盛世;而每年元宵節也在"勤政務本樓"觀燈作樂(舊唐書)。正因皇帝提倡的緣故上行下效,皇親國戚也競相誇富鬥奇,民間花燈更是花樣層出不窮,長安城中徹夜輝煌如晝。
唐代元宵節期間,民間興起了拔河比賽。拔河又稱牽鉤之戲,牽鉤之戲在唐代才有了拔河之名,並成為元宵節日娛樂活動的一項主要內容。
宋代:
宋代的元宵節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在燈節期間,宋代皇帝不僅與民同樂看花燈,還形成了一定的禮俗─皇帝在元宵節日,先到寺廟行香,再登御樓或東華門的東西角樓,與親近的臣子飲宴。宋代元宵節不僅放燈時間延長,而且燈籠的製作比唐代更為豪華。北宋的皇帝愛欣賞花燈,大張燈火來粉飾太平,各地奢靡之風十分盛行;南宋官吏們不理政務,但對元宵燈火卻是"兢出新意,年異而歲不同"。正因如此,南宋花燈式樣翻新,不勝枚舉。更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宋代從京師到民間都十分重視元宵放燈,因此有專門的"燈市",更重要的是宋代興起了煙火,火藥在唐宋節目娛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不僅製成炮仗,而且製成煙火;除了花燈與煙火以外,宋代元宵節風俗活動還有"打燈謎"和雜技的演出。
宋太祖─將放燈時間改為正月十四到十八共五晚,(宋史)宋仁宗─對元宵節觀燈者都予以賞賜(東齋錄),宋徽宗─宋徽宗曾嫌放燈五夜還太短,於政和五年曾下詔,從十二月二十九日就開始在景龍門"預為元夕",大張花燈;每年元宵夜,宋徽宗親自
上宣德樓觀燈並賜酒,在樓下仰窺聖顏的仕女,都能獲得御酒一杯。
明代:
明太祖將元宵節放燈從正月初八到十八,延長為十天。明代的元宵節大致延襲前代的遺風,只不過增添了耍獅子的
娛樂項目。至於明代的元宵節盛況則可由當時的小說、戲曲、文學作品中可以想見。
清代:
清代的放燈時間只有五夜,只有十五才算正節放燈。清代最值得一提的是冰燈。因為滿族原本居東北黑龍江一帶,
氣候寒冷而冰多,因此有冰燈之俗,滿清入主中原後,冰燈也傳入中原;現今,東北在每年元旦到元宵都舉行冰燈 會,不過花樣早已現代化了。清代元宵節,民間的娛樂活動增添了大量的新內容,如舞龍、踩高蹺、跑旱船...等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歷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