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春晚"這朵獨一無二的"瓊花"終於花瓣飄零。報載,已經有多個偶像當紅藝人因為檔期的關係而謝絕其邀請,更有因為商演利益的衝突而謝絕之。想到當年明星們為了上"春晚"擠破頭皮的盛況,實在是無語凝噎。
如果我們理解這件事,倒是不妨從兩個方面來觀察。這兩天網上爆出春晚彩排時所用膳點,餐盒之簡陋大致相當於工地的民工,可能唯一好一點的地方就是衛生狀況了。各位大腕以前之所以能忍受這個待遇,是因為"春晚"大致相當於國家級的認可晚會,江湖地位的奠定在此一舉。不過,成名這件事與市場經濟一樣,早早晚晚不是由國家電視臺來壟斷的,而物質的豐富則更是具有吸引力。彩排盒飯中的西紅柿炒蛋與紅燒大鮑翅之間的差距,就如同市場經濟與計畫經濟的區別那麼明顯。
不知道是否有人還記得,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裏,如果你離開了國家的資源就等於是陷入了絕境,單只是糧票一項就能讓你無法生活或者生活得很艱難。江湖成名這件事也是如此,原來上不得"春晚",就相當於一個有錢而沒有糧票的人,在某個時間段裡是無法生活的。而當年那個時代安在?如果時代進步到可以只用錢就能買來饅頭的話,糧票就毫無意義了。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競爭者了。當一個全國性的節日只有一個晚會可看的時候,娛樂都是壟斷的。壟斷的娛樂就像剛剛從餓肚子的狀態下走出來的人們,看見窩頭都覺得色香味俱全。但任何人都知道,即使摻上栗子面的窩頭它還是窩頭,一旦大家平日裡都明白娛樂的含義,每年一次的娛樂壟斷就是塑料花,沒血沒肉。
各個電視臺不但都安排了娛樂節目,山寨的"春晚"也在緊鑼密鼓地在籌備當中。後者更具有娛樂本身的價值,而且是老百姓的自娛自樂。在這種狀態下,"春晚"的凋零幾乎是意料之中的事。強撐著的"春晚"大致相當於曾經的油價,資源倒是還在,真的遇到時代的變化節點時,燃油稅也馬上兌現了、油價也降下來了。
所以,"春晚"的沒落只是時間的問題,而沒落的標誌不是一個曾經輝煌的節目轟然坍塌而無痕,更多的可能是它漸漸流失掉演員、觀眾、資源、眼球,慢慢地成為人們的選擇之一。關於選擇這件事總是很殘酷的,尤其是競爭一起,原有的壟斷地位一旦不能保護其地位,馬上就優劣立判:試問現在有幾個人還記得曾經壟斷銷售的供銷社?反正我是不記得了,只記得別的銷售渠道出現以後,馬上就覺得那地方質次價高、白眼難看,很快就銷聲匿跡於新型的商場之中。
- 關鍵字搜索:
- 五嶽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