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明清皇帝登基之前需要做哪些事?(組圖)

 2008-12-16 18: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袁世凱登基時情形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禁地,從明永樂皇帝「朱棣」到清宣統皇帝「溥儀」,明朝十四帝、清朝十帝,這裡曾經作為二十四位皇帝的家。古代中國人認定,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微垣」,天子的住地因而得名「紫禁城」。

每逢春節、冬至及皇帝生日、或者皇帝登基、大婚,宮室都要在「太和殿」舉辦盛大的典禮。而其中最重要的典禮莫過於:登基大典!登基大典標誌著舊統治者的結束,和新統治者接管權力的開始,那麼這種典禮是怎樣舉行的呢?

在明代皇帝中,明仁宗「朱高熾」,是第一位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登基大典的明朝皇帝。從這個角度講,他才是紫禁城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主人。

明朝皇帝的登基儀式在《明史·禮記》中稱為:【登極儀】,在當時的背景下,這毫無疑問是國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在封建禮制中,對此作了詳細的安排和規定。

《明史·禮志》中記載:【先期,司設監陳御座於奉天門,欽天監設定時鼓,尚寶司設寶案,教坊司設中和韶樂…。】


末代皇帝溥儀在故宮登基時的儀式

【是日,早,遣官告天地宗社。皇帝具孝服告幾筵】。這是儀式的序幕,先要由禮部的官員分別到:天壇、先農壇、太廟告知祖先。

【至時,鳴鐘鼓,皇帝袞服御奉天門。】明朝的皇帝,只有在特別盛大的儀式中才穿「黃色」的袞服,他們日常所穿的是黑色繡龍形的常服;身著黃色袞服的洪熙皇帝,登上天安門城樓後,登基儀式才算正式開始。

早就等在天安門前的官員都身著朝服,在「洪臚寺」官員的引導下,他們經過金水橋進入「紫禁城」。但這時他們還不能進入「奉天殿」,因為皇帝還在奉天門上做禱告;所以,大臣們只能留在午門外的廣場上,他們以【文東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的兩側,等皇帝從「奉天門」下來。

明仁宗從天安門城樓上下來後,進入「奉天殿」就座。大臣們這才依官階高低魚貫進入,對新皇帝上表道賀。然後「司禮太監」正式宣讀詔書,確認新皇帝的身份,一屆王朝就此拉開序幕!

公元 1644 年 4 月 25 日上午,「李自成」起義軍由「德勝門」進入皇宮,終於推翻了統治 276 年的朱明王朝。

公曆 1644 年 6 月 3 日,在山海關一片石戰役中戰敗的李自成,回到北京倉皇登基。在「武英殿」舉行登基典禮,封妻高氏為皇后,派丞相「牛金星」至天壇代為祭天,但第二天一大早李自成就匆忙離京向西奔逃,自入城到離京「大順」政權僅存在了 42 天。


故宮「暢音閣」大戲臺。每逢各種節日、皇帝登基、和帝后的生日等重大慶典,皇親國戚都要聚在宮中看戲。

清朝入關後曾舉行過十次大典,有兩次是特殊情況;一次是順治元年,「愛新覺羅·福臨」的登基。

祟德八年(公元 1643 年)8 月 9 日,清太宗「皇太極」猝死於盛京(瀋陽),在一場混亂的王位之爭後,年僅六歲的「福臨」登上了皇帝的寶座。8 月 26 日,福臨在「大政殿」登基,並向蒙古、朝鮮送去即位詔書佈告天下。

第二年,福臨的叔叔「多爾袞」,在明朝駐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接引下,統帥八旗勁旅走出白山黑水,跨過「山海關」大敗李自成農民軍,迅速攻佔北京。

同年九月,福臨和清皇室人員由瀋陽抵達北京。十月初一,福臨在臣僚的簇擁下,親到京師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正式頒詔天下,宣布清王朝對全國的統治,改年號為:順治,並從這一年起稱為:順治元年。

清朝初期,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相當激烈。為了緩和這種矛盾,自雍正朝開始採取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出所選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乾清宮正殿『正大光明』匾背後。

另一次特殊的情況是:嘉慶帝的登基。因為,是其父乾隆親自傳位名為【授受大典】,儀式隆重而又充滿歡慶氣氛。乾隆剛一即位,就密定了繼承人。

乾隆元年七月,乾隆皇帝在乾清宮「西暖閣」,召總理事務大臣、九卿入見,令大臣們親眼見證他密寫、密藏的經過。乾隆當時選定的繼承人是孝賢皇后所生的次子「永璉」。但是「永璉」在乾隆三年便夭折了。乾隆皇帝命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將藏有立永璉為嗣的密詔取出,以太子的禮儀辦理永璉的喪事。


末代皇帝溥儀,在偽滿洲國舉行登基大典時的「勤民殿」,已經完全沒有了皇家氣派,倒是西方味道濃了一些。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 1773 年),乾隆皇帝再建密詔,藏於『正大光明』匾後的鐵匣中。公元 1795 年,八十五歲的乾隆皇帝,召集所有的皇子、皇孫、王公,及滿漢大臣齊聚圓明園勤政殿,當眾取下並打開了已經在『正大光明』匾後收藏多年的密旨。

三十五歲的嘉親王「永琰」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子,改名:顒琰,移居「毓慶宮」。嘉慶元年(公元 1796)正月初一清晨,清王朝的唯一一次帝位「禪讓大典」,正式在紫禁城舉行;禪位之禮舉行之後,嘉慶皇帝的「登基大典」隆重開鑼!

除了這兩次情況特殊之外,其餘八次,都是新皇帝上一代皇帝喪期即位的。雍正十三年八月(1735 年)雍正帝死於「圓明園」內。

九月,乾隆帝在太和殿登基。「弘歷」在太和殿即皇帝位,這時按一般典禮規定,由中和韶樂樂隊演奏,但由於處在喪期只在午門上鳴鐘鼓。

乾隆帝即位後,階下鳴鞭三下,群臣依據口令行三跪九叩禮。在百官行禮時,音樂設而不作;群臣慶賀的表文,也進而不宣。最後要頒布詔書,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天子」,儀式莊嚴而隆重!

大學士將詔書捧出,交禮部尚書捧詔書至階下,交禮部司官放在雲盤內;由鑾儀衛的人擎執黃蓋,共同由中道出「太和門」再鳴鞭,乾隆帝還宮。文武百官分別由太和門兩旁的「昭德門」、「貞度門」隨詔書出午門,將詔書放在龍亭內,抬至天安門城樓上頒布。乾隆帝返「端凝殿」再換上孝服,大學士等將「皇帝之寶」交回,貯於大內。

這是一次典型的登基大典,其餘七次均大同小異。朝廷大典,初登基、授受大典外,還有親政,晚清的垂簾聽政,上皇帝的尊號、徽號,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號、徽號等。

来源:搜狐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