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養生季節 別補出一身燥熱

 2008-11-25 22: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說,現在地球溫室效應,節氣不如過去明顯。而且24節氣,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農漁民適用,在臺灣,不妨自我調整養生時刻,免得補出一身燥熱。

秋季平補 滋潤秋燥防邪寒

霜降是深秋之季,中醫"五時"春、夏、長夏、秋、冬,在人體五臟為肝、心、脾、肺、腎,秋即屬肺,中醫養生學觀點,四季要有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則溫補,所以秋季以平補為原則。

開業中醫師鄧正梁提醒,晚秋應預防寒邪侵犯身體,因為晚秋氣溫不穩,有時驟降,有心血管疾病者,要小心身體;而腸胃不佳者也應注意飲食清潔,瓜果宜吃得恰到好處,才不會影響腸胃。

古代著名營養專著"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所以不妨煮給芝麻粥或芝麻糊來滋潤秋燥。

適當秋凍 增強身體耐寒力

鄧正梁指出,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凍是秋天不錯的養生方法,氣溫雖逐漸轉涼,衣服、棉被都漸漸加厚,但不宜一下加得過多,即使是深秋,也要有意地讓身體"凍一凍"。

秋凍的好處在哪裡?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增加皮膚血流量,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加強身體耐寒能力。不過,如是上了年紀的人,應視身體狀況而定。

秋季易感 戶外登高解憂鬱

秋天葉黃楓紅凋零,易觸景生情,鄧正梁說,"內經"認為,秋季應"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感情豐富的人,或退休在家的長者,秋季容易感傷,建議多到戶外活動筋骨,登高望遠,三五好友相聚,或多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以紓解蒼涼秋意帶來憂鬱情緒。


来源:元氣週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