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政治版圖 是文化戰爭還是階級戰爭

 2008-10-09 09: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臺灣的政治地圖分成藍綠,美國政治地圖一樣分成藍色和紅色。藍色是支持民主黨的州,主要是東北海岸和西岸;共和黨則是中西部和南部。

在藍紅版圖之外,有一種對兩黨區別的刻板描述:典型的民主黨人是曼哈頓上西區喝著拿鐵的都會雅痞,而共和黨人則是小鎮勞工。

可是,在意識形態的光譜上,民主黨不是比較中間偏左,所以應該較受低收入者支持嗎?主張小政府的共和黨不是應該屬於有錢人的政黨嗎?

如果這種描述是真的,那麼一種典型的解釋是,共和黨利用所謂的價值議題,如宗教、槍枝、墮胎和國旗等議題,來轉移中低收入選民,讓他們忽視自己的真實經濟利益,忘記共和黨的減稅和縮減社會福利政策是不符合他們的利益的。這是典型馬克思的說法:宗教是人民的鴉片,讓人們忘記現實生活中的壓迫。

的確,美國政治在過去廿年陷入嚴重的文化戰爭,亦即政治分歧主要是圍繞著上述那些價值或文化議題,而不是以階級為主。有人甚至認為,選民上教堂的次數比收入更能預測其政黨傾向。這場文化戰爭的劇烈化是在九○年代柯林頓上臺後;做為六○年代反文化之子,柯林頓成為保守派反對的典型象徵。二千年小布希總統上臺之後,從競選到執政,都在文化戰爭的戰場上激烈開火,積極動員這些價值議題:不論是修憲禁止同性戀婚姻,或是組織上動員基督教右派,更不要說以反恐和國家安全之名進行恐懼的政治。

然而,這場文化戰爭雖然是真實的,但是戰火硝煙下,卻有幾個迷思遮蔽了真實。

迷思之一是窮人比富人更在乎價值與宗教議題。事實是,從一九九二年開始,宗教虔誠程度預測選民的政治態度:常上教堂的比不常去的選民,有百分之十五的機率更可能投共和黨。和迷思相反的是,差別主要在富人和中產階級;在低收入者當中,宗教虔誠程度對政治態度沒有影響。

迷思之二是如今的富人比較傾向投給民主黨。事實是,民主黨確實從九○年代開始在比較富有的州(亦即東西岸)取得優勢,因此形成藍紅分裂的政治地圖。但是自戰後起,不論在富州或窮州,富人一直都比較支持共和黨;小布希在高所得的選民中獲得六成選票。不過,有趣的是,富州的富人比窮州的富人更支持民主黨一些,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價值議題上比較自由開放,而和共和黨的保守價值衝突。相對的,總體來說低所得選民比半世紀前更傾向投給民主黨,而不是因為價值議題投給共和黨,除了南方白人。南方白人對共和黨的支持主要是因為六○年代後的種族政治,如我之前在這個專欄中討論過的。

所以,二○○六年美國國會大選時,共和黨反恐牌逐漸失效,民主黨又主打健保和最低工資等民生牌,他們終於奪回失去多年的國會主導權。

這是形構當前美國兩黨政治的新社會基礎,當然短期因素或候選人特質仍有影響,如這次總統大選中顯然種族和國家安全等因素會更為突出。但是能掌握選民基礎與其真正需求的政黨,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這對總是限於統獨泥淖的臺灣政黨有什麼啟示呢?

(本文作者為作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


来源:聯合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