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曾錚:澳洲兒童色情氾濫帶來的隱憂

 2008-06-15 01:2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圖:《悉尼晨鋒報》報導:"先是看一眼,之後就走的太遠(First a look, then a touch too far)"。圖為警察在逮捕昆士蘭教師Rodney Tavener.

進入六月份以來,澳洲警察展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打擊兒童色情犯罪的行動,短短几天之內,一共逮捕並起訴了將近一百人,其中還包括警官、教師、足球教練、社會工作者等在社會上很受尊重的人。這件事在澳洲引起很大的轟動和反響。

行動的起因要追溯到半年之前。當時一名黑客攻進了歐洲一個著名網站,放了99張兒童色情圖片上去,結果在76小時之內,網站的點擊量達到1200萬之多,這1200萬個點擊來自144,285臺不同的電腦,以及170個不同的國家。

如此大規模的犯罪事件引發了多國警察的聯手行動。澳洲警方成立了代號叫"百夫長行動"的小組,專門負責此事。經過六個月的秘密調查和取證,現已經查明,澳洲共有2883個不同的IP地址訪問過那個網站,其中又有1517個IP地址從網站上下載過圖像。

所以,這次雖然已經逮捕和起訴了98人,但警方表示,先抓的都是那些警察認為危害性最大的,隨著調查的進一步展開,相信還會有更多人被捕。

這麼多人同時被抓,這本身就已經很轟動了;更轟動的是,一名陽光海岸59歲的公立學校老師伏得(Tony Forder)在被起訴之後自殺,還有另外一個小學老師自殺未遂,被送到醫院搶救。

38歲的聯邦警官漢奇(Michael Hatch)也被捲入事件,遭到起訴。漢奇已在法庭上當堂認罪。有四個兒童色情犯罪的受害人已從家中被帶走,以便被保護起來。

事件曝光後,一個立刻受到關注的問題是:政府在防犯兒童性犯罪方面的漏洞。澳大利亞有一套所謂"藍卡( Blue Card)制度",就是所有需要接觸兒童的人員,比如學校老師,都必須先取得政府發放的"藍卡",證明未有兒童性犯罪歷史,才有資格上崗工作。

在這次被逮捕或起訴的98人中,共有四名老師,六個持有"藍卡"的社會工作者。所以立刻就有人在媒體上質問政府:怎麼能叫這樣的人去當老師?政府官員不得不出面解釋說:我們發藍卡的時候,只能檢查他們有無過往犯罪史,怎能未卜先知,預見到他以後會犯罪呢?

也有犯罪學專家和心理專家開始研究探討網際網路在兒童色情蔓延中所起的作用。他們採訪了一些有戀童癖之人,結果表明在兒童性犯罪方面,網際網路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一方面,它讓人更容易得到兒童色情的材料,另一方面,它讓戀童癖們能通過網際網路互相聯絡,交流犯罪經驗。

這些人本來在生活中是偷偷摸摸的,有一種深刻的罪惡感,平時需要拚命掩飾自己,但在網上聊天室中,他們能遇到"志趣相投"之人,你來我往之後,慢慢就會覺得跟自己一樣的人很多,自己沒什麼不正常,這樣就不再有犯罪感,從而越走越遠。

這次澳洲警方的行動可用"雷霆萬鈞"來形容,一出手就抓了近百人。澳洲法律對於兒童色情犯罪的制裁也相當嚴厲,製造和傳播這方面內容,將面臨最高十年監禁。

問題是,法律只能懲罰已經被抓到的犯罪人,卻未能有效的防止犯罪,因而讓許多家長都惶惶不可終日,擔心自己的孩子成為犧牲品。

看來,在這個問題上,人的道德觀念、道德標準的下滑才更加關鍵。就像那些接受調查的有戀童癖之人,一旦覺得找到知音,不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頭之時,他就算干了壞事也不知道,他也不認為自己在幹壞事。這次被起訴的聯邦警官漢奇在法庭上就是這麼說的。

中國人常講 "飽暖思淫慾"。的確,像澳洲這樣的西方發達國家,人們基本上衣食無憂,生活相對非常安定、舒適。

那麼在此種情況下,人是不是就應該去琢磨那些亂七八糟的、很變態的、甚至是法律明文禁止的東西呢?上天給了人相對安定的生活,到底是叫人幹什麼的呢?也許,如此大面積的兒童色情犯罪的事件,足以讓所有人對此深思。




来源: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