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烈士條例不再冠以「革命」

"革命烈士"在中國將成為歷史名詞。一個即將出臺的新條例已經取消了烈士稱號前的"革命"二字。有人認為,適應新的情況是對的,但是新條例不應忽視歷史遺留問題。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靠槍桿子奪取政權和保衛政權的政黨,在其歷史上,戰死沙場和死於對敵鬥爭的人不計其數。他們被稱為"革命烈士"。1980年,中國發布施行《革命烈士褒揚條例》,最近又對這個條例進行了修改,並把修改草案登在政府網站上公開徵求意見。

跟原條例的一個明顯不同之處是,新條例改稱《烈士褒揚條例》,"革命"二字不見了。有西方媒體評論說,這是中國偏離馬列主義根基的又一個步驟。

*新形勢的實際需要*

法制辦網站在刊登新條例徵求意見稿時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烈士褒揚工作遇到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原條例的一些規定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實際需要。

雖然取消了"革命"二字,但是烈士遺屬得到的待遇提高了。按照新規定,國家對烈士遺屬發給烈士褒揚金,標準為烈士犧牲時上一年的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的15倍。如果按今年的標準計算,大概為24萬元。

生前有工資收入的烈士,其遺屬除享受烈士褒揚金外,同時享受因公犧牲一次性撫恤金;生前無工資收入的烈士,其遺屬同時按排職少尉軍官40倍的月工資標準享受一次性撫恤金。

*烈士遺屬特殊待遇*

此外,烈士遺屬還有許多特殊待遇,比如報考公務員時可優先錄取、受教育可免交學雜費、購買經濟適用房給予優惠照顧等。

長期關注烈士問題的山西省檢察院退休官員王艾甫認為,新規定總的來說是好的,但是有缺陷,"也就是它把那個歷史遺留問題沒有加進去。它是一個講的比較現在的英烈,如何對待現在的英烈。對解放以前的(英烈),基本上沒有講到,或是沒有提到"。

12年前,收藏愛好者王艾甫在太原的一個文物舊貨市場上發現了4本《68軍太原戰役陣亡將士登記》,當中還夾裹著84份"太原戰役陣亡通知書"。王艾甫當即買下了這些文物,並從此開始了按陣亡通知書為烈士尋找親人的工作。他說:"做任何事,不應該忘記歷史,不應該忘記為整個民族、為整個國家所付出的生命。"

王艾甫說,民政部過去曾經有個文件,講到建國以前失蹤的軍人和因參加對敵鬥爭失蹤的地方工作人員,凡未發現其投敵、叛變、被俘、自殺、判刑的,都按對敵作戰犧牲處理;沒有追認為革命烈士的,經審查批准,可以追認為革命烈士。王艾甫認為,這個內容應該寫進新的規定。

*待遇大不相同*

王艾甫是最近一部相當轟動的影片《集結號》的男主角穀子地的原型。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連長為全連犧牲官兵追討烈士名分的故事。由於沒有找到遺骨,這些死者都被列為失蹤。可是,對於死者遺屬來說,"失蹤者"和"烈士"的份量區別很大,得到的待遇也大不相同。

電影《集結號》的一個對白:"死也不能白死啊!烈屬一家補700斤小米;失蹤呢,只給補200斤,差500斤啊!"

在電影裡,穀子地最後為犧牲戰友正名了。可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王艾甫所說的"歷史遺留問題"。

今年80歲的於文采就面臨這個問題。他說,他參加過國共內戰和朝鮮戰爭,哥哥是烈士。現在,他的復轉軍人身份和哥哥的烈士稱號都沒有得到承認。他說:"我哥哥也是18(歲)參的軍,22(歲)打死的,死在張家口。啥也沒見著,就見著一個烈屬證。(記者:你們那時候打戰死的人多嗎?)那老鼻子了。打錦州,那不是頭一個戰役嗎?遼瀋戰役呀,那個階段,我們就參軍了。打戰,在錦州,那不是打三次才打進去的嗎?"

於文采說,他的檔案被遼寧省朝陽縣有關部門弄丟了。必須找到兩個證人才能重新確認他的復轉軍人身份。他說:""打仗那時候人不少,現在回去找老人吧,就沒有了,都死了,歲數大了。戰場死的人不少,有一起回來的吧,他是內蒙人,姓李,現在他有沒有,咱也說不上來,也不接觸啊。找不找了,都沒了,到歲數了。"

*上訪碰壁*

於文采幾乎沒有享受過老戰士的待遇。他說,去年房子被雨水沖塌,由於沒錢,至今無法重蓋。他的兒子於久河最近幾年裡到處上訪,去過北京兩次,可是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於文采說:"檔案是國家丟的,不是我個人丟的。國家應該出頭管,我們個人上哪兒找去啊?我找了4個年頭了。"

這些年,王艾甫為烈士尋找親人也吃了很多苦,碰了很多壁。他認為,美國的做法值得借鑒。他說:"我覺得,有些東西,人家比我們就是要先走了一步。尤其是,我感到,美利堅合眾國,他們在這一點上,能夠把為了他們國家的利益、為了他們的民族,凡是在外戰死的,都能夠直到現在他們還在尋找,我認為做得還是不錯的吧。"

王艾甫說,自從電影《集結號》放映以來,更多人加入到他的工作中來,他也得到政府的認可和大力支持。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