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滿子"是傳說中唐玄宗時代的一個歌者,中唐以後的詩人經常將這個歌者的故事寫入詩中,在詩壇齊名的白居易與元稹都曾經用自己的詩歌來詠嘆這個歌者的遭遇,但是這一對生時的好友,對於這個傳說的內容,卻各自都有自己的堅持。
白居易在詩中這麼寫道:"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並且在"何滿子"後自注說:"開元中,滄州歌者姓名,臨刑進此曲,以贖死,上竟不免。"在白樂天的詩中,這個何滿子本是滄州的一個歌者,因為犯了死罪,在臨刑前創作了"何滿子",希望以這一首曲子博得喜好音樂的唐玄宗的同情,但是最終卻並沒有被寬恕。倒是他(或者是她)的曲子,感動了宮中的宮女、歌妓,還有歷代敏感的詩人。因為安史之亂流落民間的宮中歌妓,依然會悲傷的唱起《何滿子》,感嘆生命的無常。唐文宗甘露之變後,皇帝自知不免,便讓宮人瀋翹翹且歌且舞《何滿子》,做為自己最後的輓歌。
若由此而看,《何滿子》實是悲傷人的悲傷之歌。
但是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卻相信另一個更美好的傳說,他寫道:"何滿能歌能宛轉,天寶年中世稱罕。嬰刑繫在囹圄間,水調哀音歌憤懣。梨園弟子奏玄宗,一唱承恩羈網緩。便將何滿為曲名,御譜親題樂府纂......"
在元稹的筆下,這個叫何滿子的歌者,不僅僅因此而獲釋,並且曲名被玄宗御筆欽定,用她的名字"何滿子"來命名。不僅僅如此,在元稹的筆下,這個何滿子,分明便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她因此進入了皇宮,受到皇帝的寵愛。詩人誇耀的寫道:"魚家入內本領絕,葉氏有年聲氣短。自外徒煩記得詞,點拍才成已夸誕。我來湖外拜君侯,正值灰飛仲春琯。廣宴江亭為我開,紅妝逼坐花枝暖。此時有態蹋華筵,未吐芳詞貌夷坦。翠蛾轉盼搖雀釵,碧袖歌垂翻鶴卵。定面凝眸一聲發,雲停塵下何勞算。迢迢擊磬遠玲玲,一一貫珠勻款款......"在一首長達四十句的長詩中,元稹用力描寫了這個叫何滿子的女孩出色的音樂技能、美麗的容貌......這不再是一個哀傷的故事,因為它有了一個美好得有如童話的結局。
但是無論如何,與它的創作者的命運無關,《何滿子》這個曲調,始終是一個充滿哀傷的曲調。
唐代的薛逢寫了一首《何滿子》:"擊馬宮槐老,持懷店菊黃。故交今不見,流恨滿川光。"敦煌詞中,有這樣幾曲調子:
"平夜秋風凜凜高。長城俠客逞雄豪。手執鋼刀利如雪,腰間恆垂可吹毛。"
"秋水澄澄深復深。喻如賤妾歲寒心。江頭寂寞無音信,薄暮惟聞黃鳥吟。"
"城傍獵騎各翩翩。側坐金鞍調馬鞭。胡言漢語真難會,聽取胡歌甚可憐。"
"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邊更有天。馬上不知何處變,回來未半早經年。"
除了第一首尚有一些邊客的俠氣外,大抵皆是心傷之慨嘆。從這些詞來看,白樂天所說"一曲四詞",確是記實。所謂"歌八疊",大約是有和聲了,閉目瞑想反覆唱著詞的最後兩句的情景,便不聞歌聲,也有滄涼之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何滿子》一詞在形式上漸漸發生變化,或變為單調三十六字、三十七,到了宋代,乾脆變成了雙調七十四字。但是詞的主題卻依然沒有變化。秦少游寫道:"衰草寒煙無意思,向人只會淒涼。吟斷爐香裊裊,望窮海月茫茫";仇遠則感嘆:"閑指青衫舊淚,空連半股鸞釵";便連蘇子瞻也說:"試問當壚人在否,空教是處聞名。"
可見無論形式如何變化,《何滿子》始終宿命般的承載著人類的悲傷。文章開頭提到的那首詩,便是《何滿子》所承載的悲傷故事之一,這也是一個更加傳奇的故事。
那是唐武宗的時候,唐武宗的嬪妃中有一個孟才人,她因為歌笙而獲寵,在武宗臨死前,便要求給武宗唱一曲《何滿子》,歌聲方斷,人氣已絕。武宗讓太醫搶救,太醫診視之後說:"肌尚溫腸已斷。"唐武宗聽完之後,竟也隨之駕崩。死後棺材沈重不動,人們紛紛議論,有人大膽的猜測:"這是要等孟才人呀。"果然,待孟才人的梓木一到,武宗的棺材立刻可以抬動了。
張祜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寫了兩首詞。一首便是開頭提到《何滿子》,另一首就叫《孟才人嘆》,詞是這麼寫的:"偶因歌態詠嬌顰,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吊孟才人。"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卻為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