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今夜,全世界只有一個月亮,中國的月亮。
對於飽學的文人雅士,她是歌詠的對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對於黎民百姓,她代表神秘與美麗:嫦娥飄飛而去,后羿仰望月空;離家的人會在今夜飽受折磨人的鄉愁,留守的人只能托明月遙寄相思;團聚者「花好月圓」,孤獨者「舉杯邀月,對影三人。」
中國人所有這些對月亮深遠複雜的情感最後變成了一專門為月亮設立的節日:中秋節。無論懷著怎樣的心情,中秋節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四海同慶的節日。那麼生活於「四海」的人們,會怎樣慶祝這個節日呢?
咸陽·蒸餅
住在陝西咸陽的樊女士告訴我,今天,當地人會吃一種圓形的蒸餅,蒸餅裡面是用芝麻,椒鹽做的餡。中秋節對她來說代表著闔家團圓:「我們夫婦兩邊還都有老人,今天早上已經回過娘家了,現在正在婆婆家一起慶祝,我們會全家吃一頓團圓飯。」不過團圓飯桌上還是缺了一個人,樊女士的小兒子從2001年開始在德國留學,已經很多年沒有在家裡過節了。今年過節,圍在她身邊的仍舊只有大兒子和兒媳婦,不過小兒子不在的缺憾多少被新加入這個家庭的小孫子調皮可愛沖淡了:「我當然希望二兒子能回來跟我們團聚,不過,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我只能放寬心。」
美茵茨·「奔月記」
艾瑪先生是住在美茵茨的退休老法官,對於他來說,中秋節(德文說法就是「月亮節」)是一個陌生的節日,不過自從兩年前認識了一個中國人之後,他還是對中秋節有了基本的瞭解:「中秋節是中國人非常喜愛的節日,人們會在當天吃‘月亮蛋糕’。」至於為什麼叫做「月亮節」,艾瑪先生就解釋不通了。按照西曆,9月25日並無特別之處。那麼圓月對他來說代表著什麼呢?「圓月對現代人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有些人說圓月的夜晚人很難入睡。而我則常常在這樣的夜晚想到德國的童話《小彼德奔月記》。」
也難怪他,一個沒有在「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的文化熏陶下長大的德國人,怎麼能體會到中國人在兩千多年來,不斷通過詩詞文賦積累下來的集體無意識呢。「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每月圓,相親相愛的人們就應該再次團聚,而圓月也變成了不能團聚的人們抹不去的鄉愁與思念。
臺北·烤肉
在臺灣,中秋節是法定假日。而這一天的傳統節目就是大家一起在戶外烤肉、吃柚子、賞月。家住臺北的瑞士人安德魯已經來臺灣留學五年多,對他來說,中秋節已經變成一個自己的節日:「這一天,街上總是有很多人,大家並不做什麼特別的,會聚在一起烤肉吃柚子。我常常被邀請去一起吃烤肉。」對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安德路已經掌握不少,只不過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的故事被他分成了兩個講給我聽。「我覺得最特別的還是月餅,種類實在太多了。每一年我都能吃到新的口味的月餅!」安德魯告訴我,無論如何,中秋節對他來說意義並沒有聖誕節那麼大,到了那個時候,他的思鄉之情才會更濃呢。
節日與中國文化
社會學家說,節日是文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特定的儀式縱向傳承並橫向傳播文化,對文化系統的運行起著不可替代的效用。的確,中秋節來歷久遠,早在秦統一中國之前成書的《周禮》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在中秋時節,對著天空中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而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了。所以,中秋節的確歷史地傳承了中華文化。
而放眼今日世界,除了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比如日本、韓國和越南等國也慶中秋節外,中秋節並沒有像聖誕節那樣傳遍全球。中秋,仍然只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
来源:
對於飽學的文人雅士,她是歌詠的對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對於黎民百姓,她代表神秘與美麗:嫦娥飄飛而去,后羿仰望月空;離家的人會在今夜飽受折磨人的鄉愁,留守的人只能托明月遙寄相思;團聚者「花好月圓」,孤獨者「舉杯邀月,對影三人。」
中國人所有這些對月亮深遠複雜的情感最後變成了一專門為月亮設立的節日:中秋節。無論懷著怎樣的心情,中秋節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四海同慶的節日。那麼生活於「四海」的人們,會怎樣慶祝這個節日呢?
咸陽·蒸餅
住在陝西咸陽的樊女士告訴我,今天,當地人會吃一種圓形的蒸餅,蒸餅裡面是用芝麻,椒鹽做的餡。中秋節對她來說代表著闔家團圓:「我們夫婦兩邊還都有老人,今天早上已經回過娘家了,現在正在婆婆家一起慶祝,我們會全家吃一頓團圓飯。」不過團圓飯桌上還是缺了一個人,樊女士的小兒子從2001年開始在德國留學,已經很多年沒有在家裡過節了。今年過節,圍在她身邊的仍舊只有大兒子和兒媳婦,不過小兒子不在的缺憾多少被新加入這個家庭的小孫子調皮可愛沖淡了:「我當然希望二兒子能回來跟我們團聚,不過,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我只能放寬心。」
美茵茨·「奔月記」
艾瑪先生是住在美茵茨的退休老法官,對於他來說,中秋節(德文說法就是「月亮節」)是一個陌生的節日,不過自從兩年前認識了一個中國人之後,他還是對中秋節有了基本的瞭解:「中秋節是中國人非常喜愛的節日,人們會在當天吃‘月亮蛋糕’。」至於為什麼叫做「月亮節」,艾瑪先生就解釋不通了。按照西曆,9月25日並無特別之處。那麼圓月對他來說代表著什麼呢?「圓月對現代人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有些人說圓月的夜晚人很難入睡。而我則常常在這樣的夜晚想到德國的童話《小彼德奔月記》。」
也難怪他,一個沒有在「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的文化熏陶下長大的德國人,怎麼能體會到中國人在兩千多年來,不斷通過詩詞文賦積累下來的集體無意識呢。「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每月圓,相親相愛的人們就應該再次團聚,而圓月也變成了不能團聚的人們抹不去的鄉愁與思念。
臺北·烤肉
在臺灣,中秋節是法定假日。而這一天的傳統節目就是大家一起在戶外烤肉、吃柚子、賞月。家住臺北的瑞士人安德魯已經來臺灣留學五年多,對他來說,中秋節已經變成一個自己的節日:「這一天,街上總是有很多人,大家並不做什麼特別的,會聚在一起烤肉吃柚子。我常常被邀請去一起吃烤肉。」對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安德路已經掌握不少,只不過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的故事被他分成了兩個講給我聽。「我覺得最特別的還是月餅,種類實在太多了。每一年我都能吃到新的口味的月餅!」安德魯告訴我,無論如何,中秋節對他來說意義並沒有聖誕節那麼大,到了那個時候,他的思鄉之情才會更濃呢。
節日與中國文化
社會學家說,節日是文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特定的儀式縱向傳承並橫向傳播文化,對文化系統的運行起著不可替代的效用。的確,中秋節來歷久遠,早在秦統一中國之前成書的《周禮》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在中秋時節,對著天空中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而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了。所以,中秋節的確歷史地傳承了中華文化。
而放眼今日世界,除了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比如日本、韓國和越南等國也慶中秋節外,中秋節並沒有像聖誕節那樣傳遍全球。中秋,仍然只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四海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