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專稿】淮河流域烈性傳染病暴發流行的內幕

 2006-03-11 23: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81年夏秋之交,在淮河中下游地區暴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瘟疫。其傳播之廣,速度之快,是人們始料不及的。為了隱瞞國際社會,為了不讓人們知道真相,在我們防疫系統內部統稱為「2號病」。

世界衛生組織將傳染病分為三大類,即甲類、乙類和丙類。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和天花三種。因當時暴發的是副霍亂〔霍亂的一種〕,故隱稱為「2號病」。副霍亂是僅次於霍亂的一種烈性傳染病,由副霍亂弧菌經水〔或食物〕傳播。其特徵是頻繁腹泄、米泔樣便〔淘米水樣、一日可達幾十次〕、無腹痛、不發燒或低燒。正因其上述特點,世界衛生組織才將其列為烈性傳染病的範疇。也就是說它極具隱避性。在適宜的條件下,如果沒有嚴密的防範措施,極易造成大面積的暴發流行。

對於剛從學校畢業分配到縣衛生防疫站才第二個年頭的我這個年輕人來講,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從專業角度上講,我深知事情的嚴重性。從良知的層面上講,我心急如焚。但實際情況卻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樣,站長和書記不慌不忙,上上下下慢條斯理,全無臨戰的狀態,更沒有那種大難臨頭而全力投入的實際行動。後來我才知道,省衛生防疫站有明確規定:一、上報的患者人數必需控制在100以內(100人以上,世界衛生組織就要介入並派員調查);二、不得公開疫情,以免引發社會動盪。

天大的事情當小事辦,後果可想而知。

傳染病的流行包括三個環節,即傳染原、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在具足傳染原的情況下,切斷傳播途徑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副霍亂弧菌是借水或食物傳播,這就要求我們必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紮實細緻的工作方可見效,但這樣的情況我卻沒有看到。由於疫情的被隱瞞,也就談不上廣泛的宣傳,所以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在不知不覺中人傳人。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裏,疫情迅速散開,並為來年更大規模的流行種下了禍根。

82年4月,疫情更加迅速氾濫開來,我們在淮河水域、湖水、塘水、其它河水和市場上採集的食物中均檢出了大量的副霍亂弧菌,每個醫院都住滿了被感染的病人。即使如此,全縣的預防措施也只是我們全站的二十幾個人分片包干地去發一髮漂精片〔漂白粉片〕用於飲水消毒,分發給很少一部分人一點點強力黴素〔胃腸道消炎藥〕用於預防。那才真是杯水車薪。很多無錢就醫的農民整家的人都躺在家裡。

那場大瘟疫的死亡人數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在當時全縣50多萬人中被感染的不會少於五萬人。

(看中國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