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年,美國富翁羅伯特•克拉克•格雷厄姆啟動了所謂的「天才工程」,試圖讓所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成為精子捐獻者,以提高人類的基因質量。這一工程所涉及的對象只是那些真正的天才。捐獻過程完全是匿名的,人們很難獲知具體是哪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參與了這項工程。可以確信,脊髓灰質炎疫苗發明者之一、喬納斯• 薩爾克就是其中一名無私奉獻者。
根據大衛•伯勞特茲書中記載,只有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參與了這項工程,但使用他們捐獻的精子孕育的孩子多達200人。威廉•肖克利是唯一一個可以確信的捐精者的名字,因為發明晶體管,他獲得1956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被稱為「電子時代之父」。
天才精子庫雖然存在了很長時間,但卻沒有像創始人所希望的那樣受到人們的歡迎。1999年,也就是肖克利去世後的第二年,精子庫最終關閉。
在200多名「培養者」中,只有多隆•布萊克一人算得上天才:智商測試的得分為180;2歲的時候就知道如何使用計算機;5歲開始閱讀《哈姆雷特》,但所有這些才能並沒有給他的生活帶來幫助。2001年,一名記者這樣描述布萊克,「他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嬉皮士,外表顯得極其懶散」。已經放棄了自己的學術專長,轉而投身於唯心學說。多隆•布萊克對這名記者說:「我認為製造天才是一個錯誤的想法,人們都覺得我會取得偉大的成就,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在我的生命中,我沒有做過可以稱得上偉大的事情。」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用諾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