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以前,總理溫家寶4月27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就表示,房地產發展過快,提出了八項調控措施,希望控制房地產過熱現象。而再早一些的3月底,國務院下達的第一個「八條」,叫做「關於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把穩定房價提高到政治高度」,並提出「政府負責」的要求。但是這份文件下達到省市政府,沒有全文公開。由於類似的官方言論過去出現過許多次,如果不是放空炮,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此有些人不以為意。但是近水樓臺者,知道這次要玩真的,在4月中旬,樓價就開始下跌,一個網站報導,上海市中心十大經典樓盤大幅跳水跌40%都沒人接盤。其它單價2萬以上的樓盤,比如太陽都市花園、世茂濱江花園等拋盤量數倍至數十倍地增加。
有關中國樓市泡沫化的警告前年已經開始了。2003年1月,當時還沒有下臺的總理朱鎔基就在國務院高層的內部會議上指出,對房地產泡沫須高度警惕,朱鎔基指的主要是高價房。7月,摩根士丹利亞洲區董事總經理謝國忠表示,上海房地產市場價格不斷走高,隱藏著過度投資和投機的徵兆,為上海的房地產市場留下隱患。11月,國家統計局投資司司長汲鳳翔表示,部分地區的房地產業發展存在過熱苗頭。當年頭十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佔各類投資的24%,東部地區則佔29% ,北京、上海等地則高達40%以上。 價格也出現過熱。2004年第2季度開始全國進行宏觀調控,但是樓價說降卻又不降,反而升得更快,如6月增幅同比提高12.9%,是1996年以來同期的最高增幅。在撤銷開發區與收緊信貸的同時,也有人唱反調,認為樓市並不過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10月分接受採訪時認為樓價還可再漲20年。
在今年3月底到4月初的一個星期內,上海樓價還漲一成!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就抱怨說,抑制房地產過快不能僅依靠貨幣政策,還需要有土地、稅收及信貸金融政策。的確,樓價高漲的動力,除本地炒樓集團外,還包括外資,以及外來熱錢流入等候人民幣升值。但是也有相當重要的是政府的縱容,特別是地方政府。例如與江澤民家人熟悉的上海地產商周正毅夥同市委書記陳良宇的弟弟陳良軍開發靜安區,上海市政府怎麼可能讓房市降溫?如收緊信貸只收緊二手樓而不收緊開發商及其新盤,降溫只是有限。這次樓價暴跌,損失慘重的是二手樓炒家,開發商已經袋袋平安。
在樓市發燒之際,偷工減料、違法亂紀就難免。在海外享有盛名並大賣廣告的上海世茂濱江花園,是上海的頂級樓盤,每平方米賣到人民幣25000元,但是去年12月21日上海法學會出版的「民主與法制」頭版頭條標題是「『中國豪宅』質量令人難以置信------上海世茂濱江花園遭到數十名業主投訴」,投訴內容包括:使用多年前已經禁用的有毒性的防水塗料;衛生間牆上因為漏水長出蘑菇;還有一家傷筋動骨修理了200天等等。本人還收到過署名「新外灘花苑業主委員會」在去年5月發出的投訴信件。這是虹口區的封閉式高檔住宅小區,但是因為開發商聯手企業警察、政府職能部門、社會閑散人員嚴重侵犯業主人身、財產權利,他們發出「投資上海?三思而行!」的呼籲。
上述的問題似乎都出在上海,其實上海只是一個代表。今年4月初上海市政府發言人焦揚就說,上海從市委書記、市長到下面的各級領導幹部,都在按中央精神努力採取措施給房價降溫。顯然上海已經成為宏觀調控能否成功的指標。去年宏觀調控開始時,陳良宇在政治局會議上公然與溫家寶抬槓,聲稱宏觀調控已嚴重傷害長江三角洲,未來幾年更將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警告溫家寶及國務院若堅持不改正過來,將須負「政治責任」。權力鬥爭介入宏觀調控,情況更複雜。之所以出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是因為中央擔心樓市泡沫將觸發金融崩潰,但是房地產的開發是各級政府與官員掠奪民脂民膏最佳肥肉。
目前,上海與杭州樓市已經暴跌,並向其他城市擴散,如廣州、南京、南昌等,北京則沒有太大影響,可能他們認為主要是中央對付上海幫而已。問題在於,一旦樓價全面暴跌,銀行的資金鏈出現斷裂,給銀行帶來新的壞帳,對已經重重危機的中國銀行業來說,會產生什麼影響?政府的政策又會變化嗎?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