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國內國外身價差十倍 我們還能相信國際品牌嗎

 2005-01-17 23: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這種事在國際二線品牌和休閑品牌身上表現最明顯。比如京城LCX一層的BANANAREPUBLIC,這個品牌的襯衣全價時達到了720元/件,即使打到最低的折扣5折時也有360元,而在美國的大賣場中這個品牌的襯衣和T恤也只有十幾美元,翻了近10倍的價格不能不令人咋舌。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國際品牌服裝價格在兩個國家有如此大的落差呢?據業內人士介紹,這和服裝經銷商在不同地區採取的不同定位有直接的關係。嚴格地講,國際性的服裝品牌分兩種,一種是人所共知的國際大品牌如香奈爾、迪奧和路易斯登等,這是真正意義上國際一線名牌服裝,另外的則被統稱為國際品牌。名牌服裝一般採取全球統一定位,統一價格的策略。而後一類服裝中的部分品牌在不同的地區服裝的定位和價格則差異很大。比如牛仔類服裝中的老大Levis,在美國是屬於非常大眾化的品牌,普及化的程度幾乎人手一件,價錢也十分低廉,而在中國以及東南亞地區,經銷商則把這個品牌定位在了中高端的休閑品牌上,價錢也就此扶搖直上。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定位上去了,服裝的質量也相應的提高了,有業內人士在對亞洲版和美洲版的Levis牛仔褲進行比較後,做出結論,亞洲版的確實在布料、色彩和洗滌後恢復效果上要略勝一籌。其次品牌價格的制定還要參考市場上同一檔次服裝的售價。
  
    -全球統一定價的制度成為降價的瓶頸
  
    不能迴避的是,一直以來高昂的服裝關稅也是進口服裝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加入WTO之前我國對進口服裝的關稅一般在50%上下,增值稅17%左右。再加上中間商及商場的利潤,一件進口服裝的零售價大致是國外原價的3倍以上,而且越是國際大牌、名牌,其市場零售價與原價比越高於這個數字。加入WTO以後,進口關稅逐步降低,今年元月關稅水平進一步降到了紡織品和服裝為11.4%,按說關稅的降低會成為進口服裝降價的契機,但經銷商隨著開放程度加大制定的全球統一定價的制度又成為降價的瓶頸。
  
    其實,由於我國服裝加工業的興起,許多國際品牌的服裝已經將工廠搬到了內地,低廉的人工和材料大幅度地降低了服裝的成本,但為了維護品牌的全球化策略,同一產品在不同的地區賣的價格卻要一樣,硬是把拿著第三世界國家工資的人按在了和第一世界同一消費起跑線上,說起來總讓人感覺做得不大厚道。
  
    -新款分配存在地區差異
  
    當然,棍子也不能完全打在經銷商的頭上。在銷售上,許多服裝品牌本身就採取了地區分化的措施,比如著名的休閑品牌ESPIRT,最好的款式被分配到了德國,在亞洲最好的產品被首先投放到了香港,其次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然後才輪到其他城市,城市的發展速度從服裝時尚的水平上可見一斑。而且,有些品牌採用地域獨家代理,要求經銷商買斷其在一個地區一個款式的所有服裝,也大大提高了經銷商的銷售風險,如果經銷商對於這個地區的銷售狀況沒有信心,直接造成的後果就是拿貨時謹小慎微,擺在貨架的貨品數量有限,更新速度慢,這就是我國進口服裝的現狀。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進口服裝之怪現狀與我國服裝市場的不成熟不無關係。中國目前已成為美日進口服裝的主要供應國,去年1-7月份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額達501.57億美元,同比增長24.4%,但服裝業的繁榮僅限在來料加工的中間環節,新材質的研製和成裝的出口還是我們的弱項,迄今為止,我國尚無一個在時尚產業叫得響的國際品牌。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進口服裝如此霸道而我們卻仍對它不舍不棄了。因此,走品牌之路,無疑是中國服裝發展的必由之路,唯有如此,才能生存、發展、壯大。然而,服裝品牌的培育絕非朝夕之功。因此,企業一方面需潛心經營、鍥而不舍地自創品牌,另一方面,也可考慮購買國際市場上的二、三線品牌,經過進一步培育,創出國際知名品牌,盡快完成從量到質的「蝶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