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瑪多曾有「千湖之縣」之稱,境內一度有大大小小4077個湖泊,現在還有水的只剩下不到261個。前不久,這個黃河源頭第一縣還鬧起了水荒。
據聯合早報報導,在數百公里以外的湟水河畔,因為這條黃河上游重要支流受到工業活動的嚴重污染,農民們引水澆田越來越小心翼翼,河道裡的水多了才敢澆田。「水少了灌進地裡,苗子准澆死。」一個農民說。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但這條中國人的母親河,現在卻因為子女的需索無度而百病纏身。在黃河的上游,過度的放牧和無序的開發導致草原沙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天然降水大量下滲或蒸發,匯入河流的比例越來越小。在中游和下游,人們大量的引水用水,造成黃河今天的入海水量和1950年代相比減少了四分之三。
1972年,黃河史無前例地出現了斷流,之後問題逐年惡化。過去10年裡,黃河有5年出現斷流的情況,在最嚴重的1997年,竟然有330天沒有一滴水流到海裡。
水量減少了,但依靠黃河水進行的工業活動和農業活動停不下來,結果只有「挪用」維護生態環境所需的水。過去,黃河每年會把不下 10億噸的泥沙輸送到渤海,現在水少了,黃河輸沙的能力大減,大量泥沙因而淤積在河床上。中國水利部下屬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警告,一旦黃河出現長期斷流的情況,本來沉澱在河底的泥沙可能會因為河道乾涸而暴露出來,變成一條巨大的「沙龍」。屆時如果刮起大風,就會出現黃沙四起的局面,沿河兩岸的土壤都將沙化的威脅。
水供給減少也降低了黃河自我淨化的能力。今天,排入黃河的垃圾和污水和1980年代相比增加了一倍,一年要達到44億立方米。不斷減少的水量已沒有能力消化這麼多污染物。近至1970年代,黃河邊還有靠打魚維持生計的漁民,最近這幾年,中下游的河段已幾乎不能再捕到天然魚類。
官方調查顯示,黃河接近一半河段的水質屬於劣五類,低於三類的水已不適合飲用,劣五類水連作工業生產用途都不能,基本上已失去了作為水的價值。說得形象化一些,黃河已經丟掉了「半條命」。
即使是已淪為「苦水」、「咸水」,人們仍要為它爭個你死我活。為了確保黃河不再斷流,黃河水利委員會每年年初都會和沿河省份開會決定當年各個省份的引水配額。每次的會議都是一場苦戰,總會出現有人拍桌子,大家爭得面紅耳赤的場面。
配額定下來後,上下游爭水,左右岸爭水的情況仍經常要發生,有村民為了爭水而大打出手,甚至有村子為了爭水而集體械鬥。根據黃委會的統計,自1999年以來,河南、山東兩地共發生了超過30起農民圍攻閘管所,強行開閘放水的事件。
南水北調的合理性?
這些事件讓當局不得不正視黃河正在走向慢性死亡的事實。2002年,中國政府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建設南水北調工程,開鑿東、中、西三條總長接近3000公里的運河,將長江水引入黃河。
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設期將長達50年。預計到了2050年,每年可從長江調水448億立方米,或接近黃河目前全年的水量,給中國的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解渴」。
表面上看,南水北調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中國北方的耕地佔全國超過60%,人口超過45%,但人均水資源只有全國的四分之一。早在1952年,毛澤東就講過:「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也是可以的。」
不過,儘管官方媒體宣稱,南水北調完工後,黃河水資源緊缺的狀況可以得到根本緩解,但許多專家在樂觀中卻多了一份謹慎。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學者馮浩認為,依靠黃河水為生的人,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南水北調有助緩解黃河缺水的情況,但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據估計,要從南至北調1立方米的水,平均成本超過七八塊人民幣,如改為投資節水工程,1立方米只需要三四塊人民幣。馮浩說,中央政府近來也一再強調,節約用水還是當務之急。「該節約的要節約,原來浪費的地方要杜絕掉,只有整體用水的效率提高了,調水才有意義,否則調水越多,只會浪費得越嚴重。」
另有環保人士指出,因為人口的增長,長江流域的人均水資源已從1980年的2760立方米減少到今天的2270立方米,已剩下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目前南水北調是建立在長江未來有足夠的水供應黃河的假設上,如果這個假設不能實現,那這個工程將淪為一個黑色大笑話。
人能通過改造自然,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嗎?或許能,但歷史似乎在警告,如果無視大自然的規律,人類總會自食其果。
黃河的水危機就是對人定勝天觀的最大否定。1949年以後,橫跨黃河的水壩一座接一座出現,中國政府總共在黃河流域修建了大小水庫1萬0100座,總蓄水能力達到720億立方米,但黃河多年來平均的水量也只有580億立方米,根本無法滿足這些工程蓄水發電及其他方面的需要。
需索無度的取水已讓黃河漸漸被抽乾。長江是否會步上它的後塵?
不僅黃河鬧水荒
珠江長江也飢渴
黃河的水荒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中國多數其他地區,也都面對水不夠用的煩惱。
中國人均擁有的水資源不到2200立方米,少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全球153個主要國家當中,排在120位之後。
根據官方統計,在中國全國669個城市當中,超過400個面對缺水問題,嚴重缺水的有110個。
水本來就不夠,來的時間還往往不對,有需要的時候沒有,沒需要的時候偏偏又來。在尤其缺水的華北地區,每年超過一半的降水集中在7月底8月初的大約20 天內,而且經常以洪水的形式出現。這幾十年中國大造水壩水庫威脅生態平衡經常招來外界的批評,但中國人也有他們的難言之隱。不這樣做,就不可能確保13億人口一年到頭都有水喝,有水用。
一些沿海地區地面迅速下沉
因為江河來水量逐年減少,近20年來,許多地方紛紛加快開採地下淡水資源。目前,華北地區70%的生活用水、60%的工業用水、45%的農業用水都來自地下。不過這也帶來地下水過度開採的問題。地下水位下降除了導致濕地萎縮外,還造成中國一些沿海地區的地面迅速下沉。
有調查顯示,未來50年,上海沿海的海平面可能相對上升多達0.75米。根據專家的測算,海平面上升1米的話,中國沿海將有1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朝鮮的面積)的土地被淹沒,7000萬人需要內遷。
水不足的問題還因為污染而更加嚴重。珠江三角洲地區到處都是水,但還是沒有水可以用。淮河流域、長江下游也一樣,到處都是有毒的水。中國三分之一的水體已經不適於魚類生存,一半的城鎮沒有乾淨的水可以用。超過7000萬中國人每天還喝著不符合飲用水標準的地下水。
無論是水短缺、水污染,歸根結底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在於人口太多。1950年代初期,中國人口只有6億,今天是13億。生存的壓力讓這一代中國人不得不採取許多在外人眼中屬於飲鴆止渴的方式,來緩解眼前的水危機。
早在1950年代,北大前校長馬寅初已經警告,不控制中國人口增長的速度,將來要後悔莫及,但當時毛澤東不以為然,還把馬寅初打成了右派。結果是錯批一個人,增加幾億人。今天,中國人還在為當年的這個錯誤付出沈重的代價。
- 關鍵字搜索:
- 黃河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