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澄清一個概念,文憑。文憑這個東西她只能證明某某人在某某地花了若干的時間學習了某項技能。證書也是這樣寫的。文憑只是一個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這樣一個競爭的環境中,那麼就必須有一個尺作為社會的標準。
比方說,某人的身高只有一米五零,但因為他在數字和度量衡領域當中的傑出貢獻和作為,那麼尺就改了,量他的時候就是一米八。
荒唐吧。高等教育的世道就是這樣荒唐。
一個持有經濟學、管理學等高學歷的人他可能是個窮光蛋。文憑上只是說他接受了這樣的教育,並沒有說他就有這個能力,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到社會上去溜。
文憑的概念澄清了。那麼再澄清獎盃這個東西。尤其是在體育運動中有這樣一個重要的物件獎盃,他只的是某人或者天生的或者後天刻苦鍛練出來的能跑能跳能游,能摔打。在一次公正的競技中獲得勝利,為了表彰和紀念他的勝利,發他一個獎盃。
那麼,發文憑就不對了。
比如說揚利偉因為成功地完成了任務,獎勵給他一個軍銜,是合理的。但要是獎勵給他北航的碩士文憑。就荒唐了。
我們還是應該心平氣和地去面對我們生活中榮辱,國家和個人都是一個道理,叫做榮辱不驚,做事情要有原則,尤其是教育部門。不要那麼就容易失態。給那些有特殊能力和貢獻的人予以獎勵、表彰都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說可以獎勵一些榮譽什麼的,但文憑可不是榮譽。他只是一個證明。和勞改釋放證明是一樣的,只是證明你勞改期滿了,沒有犯罪、試圖越獄逃跑,所以讓你回到社會,至於你改沒改好,那得看以後的了。文憑也是這樣,只是證明你學習了,別的用處沒有。
至於博士、碩士,依然是這樣的道理。他是一個尺,這個尺是規則,不可以當成獎盃隨便贈予。
上海小夥子劉先生能跑能跳的,令國人起敬。但他只是個運動員,而已。他是不是博士和碩士沒有什麼意義。假如,學校有那本領,先讓他讀了博士又整了個碩士,然後因為有了和碩士文憑的原因,就能讓自己跑的更快,跳的更靈。那就啥也不說了,你對,全你對。
其實,當然不是。有博士文憑和碩士文憑和跑的快一點關係都沒有。
從本質上講,文憑作為社會上的一個尺,確實是殘酷的,但又是無奈的選擇,否則人們會花更大的代價進行人才和能力的選拔。這個辦法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認了吧。
只是,這個尺是最後的底限,是體現社會公正的準則,這個東西要是被玩了。那麼公眾就會找不到北了。就會方向全失,心智閉塞。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遇人遇事情要是多了。大家都有一個經驗,一個人如果拿出一張名片,密密麻麻地印了好多自己的頭銜,博士啊,碩士啊什麼的。這個人基本上就是很無趣了,至少是不夠高明和沒有遠見。社會上有做假文憑的,還有冒充的,比如說冒充牛津大學的哲學博士。還有冒充什麼文憑的都有,其實是否獲得社會的尊重,從你做的事情就可以看到很清楚了。完全沒有必要。
如果一個人文憑太多,這個人的能力就要受到懷疑了,想一想,一個人從小讀書讀到大,讀完中國的讀外國的了博士讀碩士再往上讀。讀到頭來。把美好青春和寶貴時光全部讀掉了,這個人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大用處了。
換個更貼切的比喻吧。一個人學游泳,一個人掌握了所有的關於游泳的理論知識,水分子力學、肌肉學,水下速度學、人體骨骼學、水阻力學還有如何在水下進行括約肌肉控制膀胱的收縮理論。
他有這樣多的頭銜。你把他放到水裡。然後你很可能得到的是一具溺斃的屍體。如果一個人會游泳,贏得了一個獎盃。你絕對沒有任何意義獎勵給他一個游泳的學歷。
這個道理。簡單。其實對學校對個人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但對社會就意義重大了。社會的標準在高等教育的行為和準則,這個準則越來越無知,公眾也就越來越無知。公眾的下一代也就越來越無知,這個民族和國家也就越來越不像話了。
最噁心的是很多行業裡比如說一個電視新聞人或者一個經營管理者在自己的領域當中已經獲得很大的成績和很高的境界。為了一個標準,再去花錢花時間惡補一張文憑。以此來順應這個無知的認識。
這就是成語裡說的「本末倒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高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