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毒黃花菜市場驚心:我們是在吃焦亞硫酸鈉

3月13日,瀋陽市衛生監督所查處了滿滿7卡車二氧化硫殘留物超標近200倍的毒黃花菜,共計24.5噸。該所稱,這是瀋陽市衛生系統有史以來查處的最大一起「毒食」案。

  然而,記者近日前往國內黃花菜主要產地--河南省平輿縣和湖南省祁東縣等地暗訪後發現,區區24.5噸僅僅是冰山一角,流向全國市場的毒黃花菜遠遠不止這個數,而農戶加工毒黃花菜的手段更是觸目驚心。

  毒菜豈止「兩三千噸」

  祁東黃花菜年產量為3.5萬噸,佔全國的近75%。瀋陽查出了24.5噸毒黃花菜後,國內市場出現了雪崩現象,而祁東黃花菜的銷售量更是下降了近2 / 3。黃花菜產業的龍頭企業--湖南映武黃花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黃花集團)總裁李映武坐不住了,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安排下,他先後於6月2日和7月12日分別在瀋陽和衡陽(該集團所在地)兩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澄清事實」。

  然而,發布會上的解釋卻令人對毒黃花菜的產地和數量更加擔憂。據衡陽市衛生局介紹,瀋陽查出的24.5噸毒黃花菜不僅來自祁東,部分還來自陝西、福建等地,「這說明黃花菜的硫加工有廣泛的基礎」。

  黃花集團每年購銷的黃花菜佔全國總銷量的70%以上、出口量的75%,李映武對有關情況的把握無疑是最權威的。他告訴記者:「今年藥菜(用焦亞硫酸鈉加工過的毒黃花菜)還有兩三千噸。」

  「兩三千噸」之巨已令人吃驚,然而記者在暗訪中發現,鑒於農戶製作藥菜之普遍,使用焦亞硫酸鈉時間之長久,以及在瀋陽事發和祁東餘震之後的「盛況」不減,恐怕毒黃花菜的數目遠遠不止「兩三千噸」。

  在瀋陽案發後成為眾矢之的的毒黃花菜,其含硫量來自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焦亞硫酸鈉」。焦亞硫酸鈉的成分中約30%為二氧化硫,按照國家1992年實施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規定,焦亞硫酸鈉無論作為防腐劑還是漂白劑,都不能用於黃花菜的加工。

  「恐怖」的加工手段

  河南省平輿縣今年黃花菜的種植面積為兩萬多畝,平均畝產乾菜(去除水分的)400斤左右,鮮菜最多能達到4000斤;種植地區主要集中在廟灣鎮、十字路鄉等鄉鎮,主要銷往北京、成都、廣州、上海、重慶等城市。

  廟灣鎮馮莊村人口約5000人,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黃花菜,其年產量佔鎮總量的30%。記者在村裡看到,黃花菜地一眼望不到邊。農戶加工鮮菜的場地就在田邊的土路上,工具則是一個巨大的塑料袋和一袋焦亞硫酸鈉。

  黃花菜在採摘之後必須曬乾,否則會發霉、變質,因此加工技術對保證質量至關重要。根據加工技術的不同,黃花菜被簡單地分成兩種,靠曬乾的稱為「原菜」,添加焦亞硫酸鈉的稱為「藥菜」;前者顏色老黃,後者呈非常鮮艷的黃色。

  一名祁東籍的菜販子告訴記者,1992年平輿開始種植黃花菜,加工技術傳自祁東,農戶從一開始就做藥菜,「加硫粉(即焦亞硫酸鈉)很容易,鮮菜摘下來後放到藥水裡面泡,泡一個晚上就拿出來晒,曬乾後兩三年都不會發霉」。

  方便的加工技術使得農戶趨之若鶩。李映武介紹說,如果100公斤鮮菜加100公斤水,再加0.5公斤的焦亞硫酸鈉,泡製出來的黃花菜非但不會含硫量超標,而且色澤光亮、口感鮮脆。但加工過程中焦亞硫酸鈉只能「泡」,不能「灑」,「灑了之後黃花菜的營養成分就被破壞了」。

  可記者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農戶把剛摘下來的黃花菜倒入一個大塑料袋裡,每達到一定的厚度就灑一層焦亞硫酸鈉,整個過程沒有添加水。這樣下來一般100斤的鮮菜要灑5-6斤焦亞硫酸鈉,如果按照大概8斤鮮菜可以製作1斤乾菜這個比例計算,幾乎每2.5斤乾菜就加了1斤焦亞硫酸鈉。

  「我們不是在吃黃花菜,而是在吃焦亞硫酸鈉!」李映武說。

  但對菜販子們來說,焦亞硫酸鈉除了有防腐、保鮮的功能外,還是「搖錢樹」。

  據上述菜販子介紹,添加這麼多焦亞硫酸鈉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加重量」,「菜幾塊錢一斤,藥幾毛錢一斤,賺這差價就差不多了。」

  因此,在收購黃花菜之後,菜販子一般都會再次進行「加工」:在100斤藥菜裡添加大約30%的水,然後再灑上5-6斤焦亞硫酸鈉。如果顏色不好看的話,還要再經過一道工序--熏硫磺,「熏過之後,黃的就變得更黃,紅的就變得更紅,顏色好看多了」。

  然而這還不算完。農村菜販子的下一級販子買去黃花菜後大部分還會再次加水、加焦亞硫酸鈉,然後再分裝到農貿市場銷售。

  經過這樣3次「加工」,黃花菜從採摘下來到擺上餐桌,其含硫量超標何止幾百倍!

  有關資料顯示,如果食用了二氧化硫超標的食物,人體會出現急性中毒表現,如頭暈、嘔吐、噁心、腹瀉、全身乏力、胃黏膜損傷等,嚴重時會毒害肝、腎臟,引起急性中毒。同時,二氧化硫還是一種致癌物質。

  被濫用的焦亞硫酸鈉已成為埋在黃花菜裡面的一顆定時炸彈,但農戶們並不知道這些知識,他們甚至每天都在吃藥菜。

  二氧化硫對加工者也有危害:它會對眼睛和喉嚨產生強烈刺激,導致人頭昏、腹痛和腹瀉。記者在幫一位農戶倒黃花菜時,就被二氧化硫氣體沖得止不住地咳嗽、頭暈。

  「一下子禁止是不可能的」

  祁東縣有10萬農戶種植黃花菜。瀋陽事發後,當地政府先後採取了多種措施打擊濫用焦亞硫酸鈉和硫磺加工黃花菜的行為。

  祁東縣主管工業的劉楨干副縣長對目前的打擊效果表示滿意。他告訴記者:「現在較以往來說已經大大改善了,但也不排除一小部分農戶還在偷偷摸摸地用焦亞硫酸鈉。」

  然而,7月12日記者以菜販子的身份在祁東縣黃土鋪鎮暗訪時卻發現,繼續使用焦亞硫酸鈉的農戶仍然不在少數,且並非是「偷偷摸摸」。

  黃土鋪鎮是祁東黃花菜種植比較集中的地方。雖然有一些農戶告訴記者,由於政府最近在查處藥菜,所以沒再做了,但仍然有很多農戶毫無顧忌地在門口泡藥菜,晒藥菜,並和記者談價錢,保證只要交錢就能確保藥菜順利地運出祁東。

  一位雜貨店的老闆娘告訴記者,這裡今年的藥菜跟去年差不多。一位女農戶則說,他們現在添加的焦亞硫酸鈉一點也不比河南的少,一般都是100斤鮮菜灑6斤焦亞硫酸鈉。她還表示,只要記者在院子裡喊一聲,馬上就能收到一車藥菜--一車就是10噸!

  面對目前的嚴峻形勢,劉副縣長表示「一下子禁止是不可能的」,「做藥菜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農戶也覺得沒有吃死人,所以就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對農戶主要是引導,重點是抓收購戶」。

  目前,當地政府部門已開始提高收購戶的准入「門檻」,收購戶要有工商執照、衛生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才能從事黃花菜收購工作。但記者瞭解到的情況卻是,當地擁有這「三證」的收購戶不到30個,黃花菜的收購群體仍處於無序狀態。

  安全衛生標準缺失

  黃花菜產業在祁東縣一直是傳統行業,1992年之前主要用熏硫磺來進行防腐、保鮮加工。但因為質量問題銷售局面一直打不開。

  1992年,李映武研製的黃花菜脫水保鮮法獲得了國家專利。這種方法即是用100斤鮮菜加100斤水,再加上0.5斤焦亞硫酸鈉泡製黃花菜,從而達到含硫量不超標又能保鮮保質的目的。這個方法迅速在全國各黃花菜產地普及。

  但是,1992年實施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上明確規定,焦亞硫酸鈉作為防腐劑只能用於葡萄酒和果酒,作為漂白劑適用於蜜餞類、餅乾、罐頭、食糖、葡萄糖、冰糖、飴糖、果糖、液體葡萄糖、竹筍和蘑菇,其使用範圍並不包括黃花菜。

  李映武對此的解釋是「當時這項專利是向科技部門申請的」。

  據祁東縣質監局介紹,國家沒有專門針對黃花菜含硫量的鑑定標準,目前只能參照乾菜類食品的衛生標準。按此標準,黃花菜的含硫量不能超過0.035毫克 / 千克,瀋陽方面正是據此對那24.5噸毒黃花菜進行查處的。

  今年6月14日,衛生部下發《關於禁止使用焦亞硫酸鈉處理黃花菜的批復》,告知湖南省衛生廳:使用焦亞硫酸鈉處理黃花菜的行為違反了《食品衛生法》,應當依法進行處罰。

  但使用焦亞硫酸鈉作為添加劑的脫水保鮮法卻已在全國範圍內流傳了12年之久,這種方法經過農戶、菜販子大肆修改後,變成了毒黃花菜的製作手段。

  即使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焦亞硫酸鈉加工黃花菜,濫用焦亞硫酸鈉的情況在國內依然很普遍。可儘管如此,黃花菜的質量監督標準中,卻沒有含硫量這一項目。

  記者在平輿縣農業局蔬菜辦看到了一份《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報告》,這份檢測對象是平輿縣黃花菜開發有限公司的報告中,對黃花菜安全衛生的要求有各種土壤重金屬、農藥殘留量等指標,可就是沒有含硫量。

  2003年12月由湖南省質監局發布的黃花菜「地方標準」中,同樣也出現了這種奇怪的現象。該標準在「採摘和加工的方法」一項中提到了「免蒸脫水法」,即用焦亞硫酸鈉進行浸泡;而在「安全衛生要求」一項中,各類檢測項目依次為砷、鉛、鎘、汞、敵敵畏、樂果、敵百蟲、亞硝酸鹽和多菌靈等,還是不包括含硫量。

  在缺乏質量檢驗把關的情況下,毒黃花菜在農村大肆加工併進入市場,自然就「暢通無阻」了。

  李映武也認為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監管滯後,「看到出事了才管」,沒有去清查源頭(即農戶)。對此,劉楨干副縣長感到很為難。他一再強調,對農戶只能引導,不能強制執法,「畢竟全縣有10萬戶農民在幹這一行」。


南方週末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