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及利亞作家索因卡昨天舉行新書發表會,並與臺灣作家陳映真、黃春明及文學評論家鄭樹森展開對談,索因卡表示,他一生反抗強權,追求民族之間的和平與互解,「除非中國政府因‘六四事件’向全世界道歉,否則我不會答應去中國訪問,這也包括不參
由中國作家協會出版主辦的任何官方活動。」這點堅持,也讓索因卡成為人權精神的象徵。 曾經被譽為「非洲的莎士比亞」,索因卡的作品既反抗白種人的殖民,也挑戰黑人世界獨裁者對於自己民族的壓迫。
據《自由時報報導》12日報導,昨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因卡應書展主辦單位之邀,在臺灣與作家陳映真、黃春明以及鄭樹森等展開對談,並參加了三本中文版「獄中詩抄」、小說「詮釋者」以及劇作「死亡與國王的侍從」的發表會。
索因卡:若不為「六四事件」道歉 我不會去中國訪問
兩年前中國便邀請索因卡訪問中國,但是索因卡拒絕了,他完全無法認同一些握著槍桿子的人可以去奪取政權,可以為讓六四這種荒謬的事件發生,至今仍沒有一句道歉。
索因卡說,他非常高興可以有中文版的書,以前都只有在餐館看到中文字,「不過翻開書之後看到自己的照片,就知道是自己的書。」
索因卡無話不談,他提到自己的偶像是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我欣賞他在牢獄之災後,仍可以堅忍的追求自己心中的聲音。」
出身於奈及利亞的渥雷.索因卡(Wole Soyinka),是一九八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在一九九一年時與曼德拉認識,對他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尤其是「揮別昨日,勇敢面對未來」的態度,特別敬佩。
文學評論家鄭樹森表示,索因卡是當代非洲英語文學非常重要的一位劇作家,他將歐洲現代文學形式和非洲約魯巴神話、民俗、舞蹈和音樂混合起來,在戲劇創作上有新的突破。
作家陳映真和黃春明都對索因卡在創作上成就感到敬佩,陳映真認為,現在大家都在歌頌全球化,但全球化的結果只是邊緣者跟弱小者被主流或強權吸納,「這次索因卡的來訪,讓非洲與亞洲作了一個很好的串連。」兩個國家都有被殖民的相同歷史經驗,未來這樣的弱小者也應該互成綿密網路。
針對這一點索因卡深表同意,「不過我不願對於作家的動機過於悲觀,用自己的語言寫作固然可以豐富文學本身,但是也可能讓思想沒有機會跟外界溝通。」
雖然如此,但是在非洲,索因卡發現廉價的消費文化佔據了一般人的心靈,他所做的,就是試圖對抗這種沉淪,透過戲劇的力量貼近群眾。索因卡說,他經常舉行流動劇場,透過行動劇譏諷當局者的侵佔資源等等,讓戲劇成為一種表達真相的力量。
索因卡表示,雖然他主要以英文寫作,但透過翻譯成不同語言,將他的想法和概念穿越了語言的藩籬,達到傳遞思想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捕捉內心的感動才是最重要的。」
索因卡強調,文字的建構可以作為詮釋社會的媒介,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責任編輯: 輕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