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風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2月16日訊】2022年11月22日,《看中國》專欄作家謝德馨先生(筆名辛杯)在奧克蘭辭世,享年91歲。
一個家人不知道的右派
謝德馨,1931年出生於浙江余姚,為家中長子,下有一妹兩弟。家族歷代商工,並重文道,因國運多艱,父親常失業,全家飢飽度日。謝德馨7歲入家族祠堂讀書,小學畢業後又在省立杭州中學短暫就讀。1944年因戰亂,年僅13歲的他返鄉賣芝麻糖貼補家用。日本投降後,他又在上海親戚店中做學徒,期間讀夜校,自學古詩文,為今後的古詩文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謝德馨1951年回余姚做小學老師,20歲開始擔負起養家的經濟重擔。1956年他又以區高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政教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
就在一切似乎要走向正軌的時候,中華大地又掀「陽謀」風暴,中共先邀請群眾給黨提意見,然而翻臉就給提意見的人扣上「反黨」的大帽子,五十萬知識份子被捲入其中,謝德馨也是其中一個。當時華東師大中文系正、副主任、名教授均被打為右派,謝德馨也因為在宿舍私下談及親眼所見的農民生活的艱苦並表達對大右派儲安平的同情之意,結果也被打成右派。
1961年,謝德馨以摘帽右派的身份被分配到上海閥門廠從事職工教學。不久文革開始,他又被拉出批鬥,下廠監督勞動,歷時13年,直到1979年,被「畫錯改正」。
而這期間,謝德馨也創造出了「一個家人不知道的右派」的奇事。謝德馨家有弱婦幼女,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對家人隱瞞了自己被打成右派的消息;他忍辱負重,白天家人以為他去上班,哪裡知道他是去被批判、打掃廁所、干苦力……直到他後來被「平反」後,難友來家中閑談時說「現在你可以告訴家人了吧」,引得夫人追問,謝德馨才緩緩細語地說:自己是右派。
謝先生的家人雖然避免了右派家屬大帽子的精神折磨,但仍飽嘗了「在自己的祖國暫住」的苦痛。夫人許凝詩1962年隨夫到上海後,當局一直就不給她上戶口,派出所以種種理由刁難屈辱她。謝德馨育有二女,小女兒雖在上海出生,也成為沒有戶口的「黑人」,雖然成績優秀,但在入學選校上也屢遭刁難。直到1982年,謝先生家人才拿到了上海戶口。
文革後,謝德馨回廠教育科任科長,之後又發起成立地區十廠職工教育協會任會長。1992年謝德馨退休,1997年隨女兒家庭團聚移民紐西蘭。
一名真正的愛國者
移居紐西蘭後,在相對安寧的生活環境下,謝德馨把自己的精力和才華投入了自己真正喜愛的工作之中:一方面傳播中華文化,一方面用自己的筆反思中國近代的苦難的根源。
定居奧克蘭後,謝德馨出任奧克蘭西區華人教育協會委員,他先在奧克蘭Blockhouse Bay華人協會為移民教英文;之後創辦兒童中文班,向當地兒童教中文,傳播中華文化。在汶川地震後,77歲的謝先生還手捧募捐箱,挨家逐戶地向當地居民募捐支援四川災民,拳拳赤子之心,天日可鑒。
謝先生酷愛中華文化,而古詩詞又是他的專長,他把自己對中國古詩詞的研究編纂成《中華新詩韻》一書,2004年由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
紐西蘭社會的自由、民主、包容的氛圍也觸動著飽經磨難的謝德馨,他在思考:「為什麼我們在自己的國家搞了半個世紀,到頭來一無所有,連教育、醫療都沒有免費;而到了紐西蘭,才知道什麼是制度的優越性。」
其後,謝德馨用辛杯為筆名,先後在《新報》、《看中國》上發表上百篇韻文,寫出自己的思考,主旨是批判獨裁專制、宣揚自由民主。
謝德馨用辛杯為筆名,用他自己話來解釋:「辛杯,心悲之意」。因何心悲?是因為那片他熱愛的國土。
在11月29日謝德馨先生的追思會上,我發言評價謝先生說:他是一名真正的愛國者。
真正的愛國者,不是喊多響亮的口號,有多炫亮的頭銜,或者曾被哪位當權者接見握手,那些人充其量只是投機者而已。真正的愛國者,他愛的是這個國家悠遠的歷史文化,他心系的是這片土地上的普羅大眾;他會為百姓遭受的苦難而心悲流淚,他會因故土屢受創傷而痛心疾首。他可能身處萬里以外的異鄉,也可能自知來日無多,而他唯一的心願就是自己的祖國能擺脫苦難,走向光明。為了這個渺茫的期望,他甘願燃儘自己最後一點光和熱,蠟炬成灰淚始干……而謝德馨正是這樣一個人,一個真正的愛國者。
謝德馨先生在最後的自輓聯中,仍表達了對那片魂牽夢繞故土深沉的愛,他寫道:
心傷國難,辛杯已去斜陽外
悲望霾消,檄韻猶留世網中
君子之風的修養
我和謝德馨先生的交往,始自於謝先生2012年給《看中國》投稿,2012至2020年期間,謝先生在《看中國》開闢《辛杯專欄》,發表了上百篇詩作。這期間我們編讀筆談甚多,我也曾有幸三次造訪謝先生家,雖然相處時間短暫,但記憶猶新。
謝德馨先生給我初始印象就是,他身上處處體現著中國傳統文人的修養。謝先生當時已年逾八旬,但思維敏捷,他說話平緩、用詞謙和,對我這個後輩平等相待,彼此相談甚歡,頗有忘年之交的感觸。
在之後的編讀往來中,我也陸續發現謝先生的另外一些特質:一是他做事極為細緻,自己一點微小的筆誤,也會專門來函糾正。而在某些作品中,就如何選擇最合適的詞,我們有時會郵件往來數次,才能敲定,而最後他還往往自謙地寫到:「由編輯先生定奪」。二是謝先生責已嚴、待人寬,文稿修改本是我作為編輯的本分,但謝先生總是在文稿修改的郵件上的最後寫到「又給您增加麻煩了」。
另外一件小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在拜訪謝先生的交談中,他提及對紐西蘭的感恩,感恩像他這樣大半輩子在自己國家備受磨難的人,如今能在紐西蘭找到平靜的歸宿。他提及自己很少使用免費公交,因為免費公交是在花納稅人的錢,而捫心自問自己又沒有給紐西蘭做什麼貢獻,能在這裡安享晚年,就已經很感激這個國家了。大家知道,在紐西蘭65歲的老人可以享受免費的公交,這本是國家規定的福利,在西方社會,只要是合乎規定的做法,就是無可非議的,但謝先生對自己的要求已經不是僅僅以法規為標準了,而是上升到了道德的層面去考慮問題,他對社會對他人抱著感恩之心,對自己則是近乎苛刻的嚴格要求。
在謝先生自傳中寫道:「謝德馨為人處世,始終貫徹‘儉以養德’、‘責已嚴、待人寬’等古人遺訓,對高消費概無興趣,而對窮苦親友、同道的賙濟,對民主活動、民主報網的捐款則涓涓不輟,也深深感恩紐西蘭政府和社會,給以理想的歸宿。」【注1】
在謝先生的筆記扉頁,也寫著他的座右銘——「正氣秉於內,和氣誠於心,才氣見於事,義氣獻於人」和「仁、義、孝、智、信」。
可以說,謝德馨先生一生為人修養上,不僅僅超越傳統「文人」的標準,而且更進一步,是在實踐「君子」之風。
結語
謝德馨的一生是不平凡又平凡的。說不平凡,是因為他的一生起伏跌宕,其情節足可寫成小說;說平凡,是因為他的一生也是那個時代中國知識份子的縮影,還有千千萬萬類似他的人也同樣在一個個的運動中被推上高峰,又摔到谷底,被當權者無情地擠壓和碾碎。
謝德馨又是幸運的,在晚年他終於在世界一隅找到了平靜,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用謝先生自己的話說:「我夜以繼日,伏案工作,在我這樣八十多高齡的人來說是不多見的,雖然消耗了我大量的精力,但我樂此不疲,在這個工作中我享受到的喜悅是無與倫比的,在這個世界中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在晚年能通過網路把所剩不多的時間貢獻出來,把我的生命放在其中,在這個世界中讓自己得到永生!」【注2】
在本文的最後,刊出《看中國》編輯一僧悼念謝德馨先生的藏頭詩,緬懷謝德馨千古!
緬緬細雨似淚芯
懷感萬千不勝悲
謝老停筆仰天笑
德高望重仙骨傲
馨爺揮毫戰三江
千古留名頌五湖
注1:《謝德馨先生傳略》
注2:陳維健先生:《謝德馨先生傳略—一個右派的故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