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說,中國設想的這種種攻擊手段中,很多可能不過是永遠不會真正有效的胡思亂想而已.但是,中國的這些設想確實反映出中國的未來戰爭思維,特別是反映出未來在臺灣問題上如果同美國發生衝突時,中國將如何進行同美國的戰爭。
此前,中國的戰略是發展一支能夠成功入侵臺灣並打贏同美國進行地區性戰爭的軍事力量。但是,中國軍方的現實主義人士認識到,中國可能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趕上美國,因此中國開始採納更實際的戰略。短期中,中國越來越視軍事力量為一個政治工具----用以將臺灣拉到談判桌,並威攝美國,阻止其干涉。
中國軍方現在關心的問題是,在美國來得及以快速而有限的軍事行動對臺灣進行干涉之前,中國能否成功統一臺灣。
時代週刊認為,而這正是為什麼中國開始考慮這些高科技戰爭手段。在過去3年中,中國軍方通過大規模採購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戰爭能力。通過從俄羅斯的採購,中國的龐大水下軍事力量獲得了低噪音潛艇,強有力的反監導彈和先進戰機。美國麻省理工的軍事專家Thomas Christensen說,中國正在獲得足以脅迫臺灣和威攝美國的軍事力量。
臺灣對此越來越不安。一位臺灣「國家」安全官員表示,真正的殺手並不是中國的新導彈,新戰機,而是中國越來越向如下戰略發展:癱瘓敵方的指揮系統,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和進行信息戰爭。
中國這一更現實的軍事戰略發展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之後。在1991年海灣戰爭之前,中國的軍事學說是進行「人民戰爭」。但是中國軍方被海灣戰爭中美國軍隊使用的先進武器驚呆。結果,中國進行了大裁軍--裁軍100萬,同時開始了軍事現代化。
時代週刊說,中國軍方從海灣戰爭中還得到了另一個教訓----伊拉克犯了一個錯誤,即沒有在美國軍隊抵達沙烏地阿拉伯作戰區時對美國發動攻擊。正是從這一教訓中,中國軍隊制訂了如下戰略,即在美國軍隊尚未完成部署前即對其進行攻擊。
在隨後的數年中,美國在國際上的各種行動強化了中國的上述結論。中國的這一結論在《論不對稱戰爭》(Asymmetrical Warfare Theory)作了清楚的敘述。
兩年前出版的該書是中國南京軍區的三名軍官寫作的,作為軍方內部讀物出版。該書通過分析科索沃戰爭而做出很多讓人不安的結論,其中之一就是,「如果南斯拉夫具有將戰爭引到敵人領土上的能力,美國就不敢對南斯拉夫進行遠距離攻擊」,而中國具有打擊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基地的能力。該書說,在索馬里戰爭中,索馬里軍閥在1993年殺死了18名美軍,導致「美國國民當即做出強烈反應,迫使美軍從索馬里撤軍」。
軍事分析人士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新軍事學說在1999年成形。該學說援用它的老名稱,即「積極防禦」,但是將重心從「防禦」移到了「積極」。美國國防部7月做出的一份報導說,特別讓美國不安的是中國的新軍事學說強調在戰爭開始之際,要採取行動達到突然,欺騙和震盪效果。
時代週刊說,中國的戰略實際上很簡單,即利用美國距離臺灣海峽半個地球的遠距離弱點,在戰爭開始之際,即通過對美國----例如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基地----的攻擊,造成美國人員傷亡超過美國政府能夠接受的限度,從而獲得迫使臺灣同中國談判的時間。中國的「積極防禦」學說在中國高級軍官編輯,最近出版的《戰役學》(Zhan yi Xue)有充分敘述。按該學說,如果分裂分子分裂中國,或者外國勢力利用軍事手段干涉中國國內事務,或者中國的重要戰略目標--例如核電站,水壩,或者主要城市--受到敵方高科技武器的嚴重威脅,中國軍隊可以首先使用導彈。
中國從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中吸取教訓時「可能矯枉過正」,並且可能低估了美國的決心。1991年海灣戰爭前,雖然美國國防部估計美國的人員傷亡高達10,000,但是,美國還是參加了戰爭。
美國是否會以像保衛它在海灣的石油供應那樣保衛亞洲最有活力的民主國家臺灣免遭擁有核武器的中國的進攻尚有爭議,但是,在回答關於臺灣的問題時,美國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fowitz說:「美國強烈反對任何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試圖。」
同時,同中國相比,美國仍然具有明顯的軍事優勢。美國國防部官員說,中國的更具攻擊性的戰略尚沒有導致美國軍事政策的改變,但是,未來可能會有變化。在目前,北京對臺灣發動突然武力動作的可能性上很小。
時代週刊報導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位上校最近將出版一本題為《致命一擊》(Decisive Strike)的書。像很多中國人一樣,他提出的一個問題是,「美國是否會有興趣同中國攤牌?美國真的準備傾全國之所有為臺灣而戰嗎.?因為中國將如同一千個阿富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時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