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时是人生责任的顶峰,立身处世处处慎重。
农村老话:“40不娶妻、50不置衣”,说的是过去的人过了40岁如果还没娶上媳妇就别娶了,50岁了就别买新衣服了。这话搁过去有一定道理。最大的原因是过去人平均寿命短,四、五十岁的人了,娶媳妇、买新衣不合时宜。比方说混到40还没娶亲的,娶也娶不到了。买新衣服?上了年纪的人突然置办几身好衣服,在某些农村人的旧观念里不是很吉利,而且老年人喜欢穿旧点的、软软绵绵的衣服也舒服啊。
时代不同了,人的寿命大大延长,现在男人打拼天下,40以上才成家立业的人大有人在,新衣服更不要说了,紧跟时尚潮流的帅大叔、魅力熟女街头随处可见。“40不娶妻、50不置衣”简直就是笑话,太过时了。
不过话说回来,50岁人生过半,有些事还真不能随心所欲,有的事情不可不知。“五十知天命”嘛,就是人生到了责任感的顶峰,绝大多数人这个年纪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走错一步都会影响面很广。这个时候每件事都要慎重。具体说来,50岁的时候,几个举动不慎,就会引来下一步到晚年的可怕后果。要慎之又慎。
一、50岁时不孝敬父母 晚年不幸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你孝敬父母,你的后代也不会差到哪去。反之,你若不孝,再等10年20年看看?你孩子有样学样,根本不管你。
老少三代和睦相处,不可冤冤相报。
50岁的时候,父母年迈,有人因工作压力大,对父母不耐烦,甚至不敬爱。孩子可全都看在眼里,过不多久,他们将这一套,照搬用在父母身上。等这些人步入晚年,好歹也送走了家里老人,退了休,说自己享几天清福吧,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开始折腾他们晚年、败家、出言不逊。那个窝心的滋味肯定别提多难受了。
这就是因果报应,到时候可别怨孩子“怎么这么忤逆啊,大不孝啊。”这可是你自己教育出来的。所以,50上下的人,趁父母还在世,多多孝敬老人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种下好的因,将来自己少受罪。
二、50岁时伤害配偶 晚景凄凉
人过五十,男女都步入更年期,这个时期脾气烦躁,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在外面有头有脸的,处处是利害关系,又好面子,对外人发泄不得,有些人就来窝里横,在家宣泄,最直接的对象就是自己的伴侣。到了这个年纪,夫妻不再像年轻时总那么卿卿我我、情意绵绵了,有时说话会太随便,想呛声就呛声,想发通脾气就发脾气,还觉得“老夫老妻的,噎你两句,摔打两下,还能咋的,都到这岁数了,你还不知道我嘛”。
人到中年谨防夫妻冷战。
别忘了,人都是有感情,有自尊的。忍你一次两次,包容过去了,受的伤害太多,心里还是会出现裂痕。你若还不知悔改,亲情的缘分可能走到尽头。有的人从心底疏远开去,不再将你放心上。一个屋檐下,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再也没有了知冷知热的感觉,其实对方心里攒了太多的泪和委屈,连吵架都懒得吵了。有的人干脆分道扬镳,反正子女也大了,忍了一辈子够够的了,谁还离不开谁?……
所以,对于携手一生的伴侣,切勿伤害。必竟人到晚年时,形影单只的滋味不好受,特别在在50岁上下更年期的年纪互相尊重,体贴,到老了,才能得到对方的扶持。
三、50岁时负债累累 危机四伏
年过50,最好不要背上长期贷款。当下商品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最容易投射在中年人身上,裁员、解雇、甚至公司倒产后,50岁的人再就职困难,就算事业上不出现什么危机,万一来场病,手术治疗,后期疗养都耗去一大笔钱,到那时,贷款怎么办,如何还?
再者说,人都有亲戚朋友往来,皇帝还有几门子草鞋亲呢。就算你自己啥事没有,保不齐哪个亲戚朋友这时候出点问题,或者孩子要出国,要结婚,他们用钱或者来借钱,怎么也得搭把手吧。到那时,自己都一身的债,想帮也帮不上。
所以,50来岁时,不要额外负债。有多大能力就过多大水准的生活。轻装前行,有备无患。这时候无债一身轻,轻盈的感觉对身心健康都有益。
四、50岁时透支健康 晚年卧床
年轻时用不完的体能和精力,令人产生错觉,对健康挥霍无度,多睡两觉就补回来了。
50岁后健康至上,不要硬抗。(以上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50岁了,应该知道,身体是不能透支的,耗费过多,睡多少觉也补不回来,而且整个身体系统容易崩盘,引起身体素质下降、免疫系统甚至会自我攻击。
近年来有个形象的比喻叫做“流沙中年”。50上下的人一旦身体垮掉,人生宛如流沙般下沉,很难再恢复原状。轻者大伤元气,耗掉家财治疗后,重返职场也会力不从心。重者一病不起,下半生就在床上度过。
所以50岁的人,要量力而行,多养生多休息,有问题及时就医,不能再像年轻时那么硬抗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