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滂为官,怀有澄清吏治,安定天下的宏愿。(绘图:志清/williamhill官网
)
苏轼和范滂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苏轼九岁时,母亲程氏带着他读《后汉书‧范滂传》,内心感慨万千。
苏轼问母亲:“轼若为滂,母许之乎?”我长大了也要做范滂这样的人,您会同意吗?
苏母答:“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如果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
范滂何许人也
东汉末年,新皇帝大多是幼年登基,不是外戚专政,就是宦官擅权,政治相当黑暗,而范滂是当时的一股清流。
范滂为官,“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他抑制豪强,疾恶如仇,曾不计个人得失,一连检举刺史、二千石等权贵二十余人。有位尚书责备他弹劾的人太多了,莫非是有私怨?范滂说:“我检举的,都是深害百姓的人,岂能因私心而玷污了奏章。好比农夫除杂草,禾苗才会茂盛,而我拔除奸贼,王道才会清明。”
范滂为官处事,就像书佐朱零说的,“如一把锋利的刀刃割掉腐朽的东西”,因此朱零宁愿被竹板打死,也要支持范滂。当时一些怨恨范滂的人,指责范滂等一群人为“范党”。
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西元169),朝廷大杀钩党之人(党锢之祸),督邮吴导奉诏索拿范滂;他来到县里,却抱着诏书,把自己关在驿舍中,伏床哭泣。范滂知道后,不想为难督邮,便主动投案。县令郭揖大惊!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一起逃亡,但是范滂不愿意连累他人,也不愿老母跟着自己流离失所。
儿子存亡各得其所,惟母亲要忍受骨肉割离的痛苦。(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范母来与范滂诀别。
范滂说:“有弟弟仲博孝敬您就够了,我遵从父亲的教导,即将命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母亲要忍受骨肉割离的痛苦,希望母亲珍重。”
范母说:“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也无憾了。既已争得了高尚的美名,如何还能再冀望长寿呢。”
范滂下跪受教,磕头辞别母亲。
范母回头再对儿子说:“我要教你做坏事吧,可是坏事是不可做的;要教你做好事吧,可我一生没做过坏事,却落得如此下场。”
范滂死时只有三十三岁。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