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刀郎现象和郭德纲现象。图为刀郎。(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近两天,一位名为老留伍哥的网友发文,探讨了他对刀郎现象和郭德纲现象的个人观点和想法,引发我们对艺术评判的标准——高雅和庸俗的思考。本文节选网友关于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的阐述。
刀郎现象和郭德纲现象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文艺作品,因为喜欢的标准本来就是主观的、自我的。但是我不赞同的是,认为自己喜欢的作品艺术性高,就是阳春白雪;而自己不喜欢的作品就是艺术性低甚至庸俗,是下里巴人。
而偏偏不少“名人”、“专家”就持这样的观点来评判刀郎和郭德纲的作品。
2007年中国音乐家协会40“名人”(包括谷建芬,徐沛东,李海鹰,阎肃等)齐聚北京开会签名倡议书抵制网络庸俗歌曲。刀郎就是在抵制名单中并在会议中被点名批评。
可笑的是,在第二年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率团到新疆采风,刀郎竟然也是采风团成员之一。著名的歌曲〈我的楼兰〉那时完成的,是由采风团的另一成员苏柳作词,刀郎作曲。
再后来,那英在某一评奖会议上评价刀郎说:“他不具备音乐审美观”。她说:“刚才说了半天就是刀郎这个销量呢我又闭嘴了,他的确我们谁都没卖过他”,而她话锋又一转“咱不能光靠销量”。如果没有这一段的话,那英后来也就不会创抖音上过千万评论量的记录。
郭德纲。(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郭德纲也获得同样的待遇。北京电视台和老郭闹翻后,联合多家媒体抵制他,还有曲协针对老郭的抵制三俗倡议。另外,周立波对老郭还有有咖啡与大蒜之喻。
好在刀郎和郭德纲自身本领过硬。刀郎作词、作曲,演唱、编曲、乐器演奏样样精通,老郭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单口对口群口、评书也是手到擒来。再加上官方媒体不再占主导地位,对广大人群的影响力下降,他们俩非但没有倒下反而站得更高了。
他们俩还有一个另外的共同经历就是都曾经试图混进京圈未果。就音乐界来说京圈有两个:一个是官方京圈以音协为代表,一个是民间京圈包括北京土生土长和北漂在北京扎根的音乐人。
刀郎因女儿到北京上学原因,工作地也搬往首都。曾经也参与官方2008奥运歌曲的创作。也许是不想丢失自己坚持的理念不拜码头的原因,刀郎没有能融入京圈。
郭德纲更是从天津三进北京试图挤入官方京圈。虽然后来拜京城最大相声门户侯家的侯耀文为师——他拜侯耀文应该是出于拜码头混京城目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拜师,但也没有在曲协或某文工团谋得一职位。后来,老郭不得不自己发展结果,德云社发展成相声界最大的民间京圈
现在回头来看,刀郎没融入音乐官方和民间京圈,老郭没挤入相声官方京圈都是他们最好的结果,否则他们也许不会有如此多且优秀的新作品而受广大群众的喜欢。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