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发科发甲发财发运的人,均为祖上积德、前世积福的人。(图片来源:Pixabay)
众所周知,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言行举止、思考之外,当然还包括了面容、身形等外观条件。其实,一个人承传的,不仅仅是父母这一代而已。古人认为,一个人的骨相、面相包括了祖上的讯息。换言之,就是多少能够看出祖先的福德等状况。当然,越往上看,只会得到越来越模糊的资讯,但有的时候,仍是能看出祖辈的福德状况的。
古有云,一个人的爷爷辈若是德高望重,获得当地人赞扬,颇有名望,那么其额相必起福堂,丰隆而能见棱角。另有面相学表示,如果祖上积累的福泽较多,其后人的额相呈现饱满、光亮明润的样子:如果祖上身居官位,那么其子孙的额头天庭亦可能呈现圆厚、隆起之貌;如果祖上属于有智慧之士,其子孙的额相中正圆明如卵。
不过,如果祖上是遭遇了横祸或多病之人,那么其子孙的额头上恐呈现较多细纹,颜色不光润;如果祖上是非常自私自利之人,其子孙的额相中正平薄无力;如果祖上是贪色之人,其子孙的额顶发黄。
其实,关于祖先积存福德与后人的关系,不仅仅是面相学有提及,历朝历代不少古籍均有相关记载,告知世人理应做一个维护道德良知之人,如若尽干恶事,恐祸及后代。像《印光大师嘉言录》中即有所载:
凡发科发甲,皆其祖父有大阴德。若无阴德,以人力而发,必有大祸在后,不如不发之为愈也。历观古今来大圣大贤之生,皆其祖父积德所致。大富大贵亦然。其子孙生于富贵,只知享福造业,忘其祖父一番栽培。从兹丧祖德以荡祖业,任其贫贱。此举世富贵人之通病。能世守先德,永久勿替者,唯苏州范家,为古今第一。自宋文正公以来,直至清末,八百余年,家风不坠,科甲相继。可谓世德书香之家。而长州彭家,自清初以来,科甲冠天下。其家状元,有四五人,有同胞三鼎甲者。而世奉佛法,虽状元宰相,犹日诵感应篇,阴骘文,以为诚意正心,致君泽民之鉴。彼狂生谓此等书,乃老斋公老斋婆之所从事者。非但不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并不知人之所以为人。生为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而且恶业难消,永沉恶道。
《印光大师嘉言录》其实让世人知晓:无论古今,但凡是得以发迹有福之人,皆是祖上积德、拥有阴德之人。如若缺少阴德之人,仰赖不正当的手段来取得发达,大祸必跟在后头,这样倒不如没有功名。只懂得享福而造下恶业之人,忘却了祖辈父辈对自己的栽培,日后将逐渐丧失祖上累积的德行,并败坏家业,任凭自己逐渐变得贫贱。这样的状况,其实是世间富贵人的通病。
能世世代代守护住祖先的德行,没有出现更替的古今第一家,唯有苏州的范家。从宋代范文正公以来,直至清末,范家在这八百多年期间始终屹立不摇,不曾坠落,不断有子孙中榜,可谓是书香世家。
《印光大师嘉言录》亦提及从清初以来,科举高中的人数已成天下第一的常州彭家。常州彭家当时一共出了四、五位状元,甚至出现兄弟三人在殿试上,分别夺下状元、榜眼、探花。世世代代均遵奉佛法的常州彭家,虽然家中出了状元、宰相,但仍每日诵读《感应篇》、《阴骘文》,借此作为诚意正心、辅佐君王,施予百姓恩惠的一面镜子。
当然,有人奉行佛法、恭读佛经,亦会有人对这些嗤之以鼻。但《印光大师嘉言录》强调,说这一类书是老斋公、老斋婆在阅读的狂妄书生,非但不知道圣贤人到底是如何成为圣贤的,连人都不知道到底是如何成为人的。这些人活在世上如同行尸走肉,死亡后会如草木般腐败。但这些狂者的恶业是难以消除的,他们会永远在恶道中沉沦。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