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过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12月22日是冬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在中国民间还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所谓“气始于冬至”,此时养生有助于保证正气,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冬至的时候,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饮食习俗,比如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而在宁夏地区还有冬至吃“头脑”的说法。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地区在冬至日都有哪些饮食习惯吧!
北京:吃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在冬至这天,北京人会吃馄饨祭祀祖先。
据说,冬至吃馄饨与中国文化中的天象也有关系。人们认为,冬至为一年之中阳气开始上升的日子,有混沌初开的意思,因而人们以吃馄饨来象征打破混沌的状态,开辟天地。
宁夏:吃“头脑”(羊肉粉汤)
在宁夏省银川市,人们每逢冬天都会喝羊肉粉汤,银川人会称这碗汤取了一个奇怪的名称为“头脑”。
“头脑”是用当地特产的滩羊肉和紫磨菇熬制而成,再加入粉条、韭黄、蒜苗等,一碗羊肉粉汤便大功告成。“头脑”味道香辣可口,是银川独有的特色小吃。
河南:吃饺子
河南人会在冬至吃饺子,并将此习俗称为“捏冻耳朵”。
相传,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期,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来他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张仲景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广东:吃汤圆
广东人会在冬至日吃汤圆,因为“圆”有“团圆”、“圆满”的意思。所以在冬至日吃汤圆,就寓意着家族齐齐整整,幸福美满。
汤圆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江南:吃红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一带,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红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中国古代神话的“水神”共工氏有一不才子,作恶多端,最后死于冬至这天。但他死后未有改过自新,反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不过,这疫鬼有一弱点,就是他非常怕红豆,所以人们就在冬至这天煮吃红豆糯米饭,以祈驱鬼避疫,防灾祛病
杭州:吃年糕
杭州人有在冬至日吃年糕的习惯,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年年长高,大吉大利,所以每逢冬至杭州人都会制作年糕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杭州人会特别花心思,为一日三餐预备不同口味的年糕,包括芝麻粉拌白糖年糕、肉丝炒年糕等,种类繁多。
台湾:糯糕
在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在你的家乡,冬至日这天有什么饮食习俗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家乡的冬至日美食哦!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