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幼稚的女童学大人拜月 深藏啥道理?(williamhill官网 )

 2022-06-14 0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宋人冬日婴戏。
宋人冬日婴戏。(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唐朝诗人、官员、道学家施肩吾(780年-861年),字希圣,号东斋。虽然很多人对施肩吾,并不是很熟悉,但仍不乏我们理解他创作的一首《幼女词》。这首《幼女词》颇有乐趣,描述了拜织女这一乞巧传统习俗。全诗共二十个字“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此句是说诗人的女儿才六岁,并不知道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其实是一个伏笔,与后面的内容有关。因为古代的女子都有拜月乞求织女给自己一双巧手的习惯。换言之,也就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乞巧:古代妇女会乞求织女,盼获得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然而,对幼女来说,不懂得什么是巧拙,因此在诗人的眼里,孩子就是凑热闹。当然,这只是诗人自己的想法,但也能看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趣。就如我们常说的“子非鱼 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小孩子,又怎么能领略到小孩子感受到的乐趣呢?

宋人七夕乞巧图。
宋人七夕乞巧图。(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此句是讲小孩子也学着大人拜新月。在诗人的眼里孩子的行为是幼稚可爱的。其实想想,或许并非如此。就像是我们拜佛一样。有人拜佛是敬佛,是对神佛保护人类的一种感恩;而有人则是求佛办事或治病,是一种有求,一旦得不到目的又开始怨佛。神佛是慈悲的,是帮助善良一方的,想想神佛会帮助谁呢?

同理,大人拜新月,是求织女给自己一双巧手,而小孩子则只是一种拜月,别无所求。织女会帮谁呢?

站在大人的基点上看,小孩子是幼稚的,可是在更高的生命眼里,无求反而是更好的。就如修炼界讲的“无求而自得”大概是一个道理吧。

其实不仅仅是神佛,普通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帮你是有目的的,一定会让你感到不舒服。而没有求的帮你,或许会感动的让你流泪的。

小孩子不懂巧拙,在大人的眼里是幼稚,而换个角度看,反而是可爱、是值得帮助的。为什么大人看小孩子可爱,或许就是因为这一份纯真和无求吧。

幼女词》流传甚广,并非是因为孩子的幼稚,反而是因为小孩子的一份简单、一份纯真吧。

責任编辑: 隅芯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