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最近爆发的洪灾触目惊心,损失惨重。台湾学者认为,当局应对灾况反应迟钝,救灾不力。(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1年7月28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明思综合报导)大陆河南近日持续遭遇强降雨,除了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外,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许多网友和专家都在网络上分享各自国家是如何应对洪灾。有学者表示,台湾长年受到台风侵袭,地铁淹水对台湾人而言并非罕见,但从未听说有大量人员因此而伤亡。
日前河南郑州市爆发的水灾触目惊心,损失惨重,对于造成这次水灾的原因,网上有各种说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史璞教授日前在微信上撰文指出,各方信息汇总分析,这次水灾可以初步判定为天灾加系统性人祸,最终引发大区域水灾。
而在台湾,台风侵袭十分常见,地铁淹水对台湾民众来说也并非罕见。2001年的纳莉台风,曾让大量雨水由南港机厂涌入南港线,当时北捷在围堵失效后,决定停止所有列车营运,并将所有高运量列车撤到淡水线高架段。
据了解,北捷当时有16个车站灭顶,却并无人员伤亡。
《大纪元时报》报导,淡江大学运输管理学系副教授陶治中指出,“只要轨道系统碰到郑州的情况,如果停止营运的决定做得太慢,那带来的灾难就会很大。”
陶治中说,台湾的经验是,当气象局监测到雨量超过警戒值时,就会启动预警系统,甚至成立联合指挥中心发布讯息,捷运系统都会配合办理。
他提到,台北地铁经历纳莉台风后,已强化建置防水闸门,同时近年持续完善轨道物联网,在轨道上装设传感设备,可感应轨道状况、气候异常等,假设发现异常,可迅速通报给行控中心,洪水来临前就可先启动防水闸门,疏散旅客,并把在低洼地区的列车,先行移往地势较高的车站停放。
陶治中分析,或许是郑州较少出现暴雨,因此显得救灾与防护慢半拍,并失去应有的警觉。同时,郑州的地铁也没有设置如台北地铁的轨道物联网,决策单位无法即时了解淹水状况,“否则乘客就不会受困在车里,还要靠自己拍影片外传来求助。”
陶治中建议,从这次郑州地铁事件里,当局可进一步思考当列车淹水时的救援防护机制,包括参与救援的方式、救援工具,以及如何对车内乘客做疏散指挥。另外,轨道的第三轨是会导电的,这牵涉到救援技术的问题,台湾近年会针对地震、豪雨等灾况向民众手机发送国家级警讯,这或许也可应用在救援上。
总体经济学者吴嘉隆则在脸书表示,从这次郑州洪灾事件可见,中共官僚体制整个失灵,各级官员都在看上面,等命令,怕担责任,没办法根据临场状况做决定。出事之后,官方的条件反射就是标准三部曲:隐瞒真相、封锁人民与自媒体的声音;最后实行军管维稳,驱赶市民,掩盖灾情。
吴嘉隆说,郑州的悲剧证明的是,“社会主义根本没有制度优势,而是恰恰相反,充满了制度劣势!”而台湾民主体制下,各级官员要面对选票与民意的检验,要面对其他政党的竞争与批评,有议会的监督,还有媒体的揭露。官员必须承担责任,必须关注人民的反应,而不是只会看上级的脸色。“谁有制度优势,谁有制度劣势,一目了然”。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