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21年5月28日,COVID-19疫情下的日本东京涩谷十字路口。(图片来源:Yuichi Yamazaki/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1年6月19日讯】一名在日本留学毕业后在日本找工作的华人在网上发文,分享了自己找工作的经历和体验。他认为在日本求职是一个极其锻炼心性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华人的在日本的求职经历:
在日本找工作是一个极其锻炼心性的过程
傍晚六点,看见电车上还有仅存的一个空位,我挣扎着挤了过去。“孤身一人彷徨在大都市,就像被丢掉的空易拉罐”,耳机里传来上杉升的《直到世界尽头》,很贴合现在的心情。
过去50多天里,每天身着“求职西服”,来回奔波于各大企业的说明会、OB聚餐、心理测试、笔试、面试……从早到晚,行色匆匆,每天盯着时间来回于不同场所,而求职进展却极其缓慢。
当一天连续收到几封“残念邮件”(落选通知)的时候,是心情最低落的时候,尤其是被心仪企业淘汰或者是已经耗费大量精力到了第三四轮被刷掉的情况。频繁的笔试和面试,也使得自己始终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笔试要拼速度,面试要拼演技,一天下来,人就累蔫巴了。
为什么要在日本找工作?
一般来说,外国人在日本就职的无非是这三种情况:
第一种,在日本留学,发现大家都在找工作,随波逐流地跟着找了工作,这是最多的。
第二种,因为个人原因未来想在日本生活。
第三种,狂热地喜欢某个日企的产品,认同其价值观,想在里面工作。
我是属于第二种。回忆起那段日本求职经历,感慨万千。在失去经济来源,每天全身心投入漫长的求职活动后,当时,每天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不同于国内讲究效率的“速战速决”,日本的求职流程十分漫长。一般来说,一家企业从举办说明会到最终发下offer,快的需要一个月,慢的则需要四个月,越是大企业,在录用新人上越是谨慎缓行。
各企业的考核方式往往大同小异。首先是要求做“自我分析”,日本企业的一切考核也是围绕此点展开。学校与学历只是敲门砖,你这个人是什么人,符不符合公司所求的人才像,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刚开始做性格测试、做“自我分析”的时候,其实还算有趣,毕竟也是一个难得的研究自己的机会。但随着报考公司数量的增加,你会发现公司给你的问卷千篇一律: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期,最努力的事,最后悔的事,最困难的事,最想做的事,优点、缺点、性格、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成功/失败的经历、梦想、职业规划。
做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答题套路。你逐渐地了解到面试官喜欢什么样的答案,辅导面试的指南书上也会提供大量的“标准答案”供大家背诵。努力、隐忍、认真、遵守规矩、能吃苦的人,是日本企业倾向采用的“平均人才模板”。
与面试平行进行的还有网测:网测主要测试的是日语能力、数学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英文能力。通常来说,去指定考场考试的是难度最大的,因为杜绝了替考以及网络找答案的作弊嫌疑,且题目的量通常做不完,需要争分夺秒。
而可以在任一电脑上完成的网测,则给面试者留足了操作空间。不少人会选择与朋友一起"攻克",或者通过多台电脑在线查阅以及提早获得题目答案的方式完成网测。总的来说,网测比考场应试的通过率要高很多。
由于留学生和日本本国面试者是同卷竞争,所以网测对于日语能力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如果日语能力达不到N1水平,参加网测往往题目都读不完。
就职前你应该知道的事
截至2018年,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达249.7万,同比增加了17.4万,刷新外国人在日本居住人数的纪录。外国劳动力已成为支撑日本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8年年末,日本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案,为了解决本国的少子老龄化问题,计划未来5年至少吸收34.5万外籍劳工来日本,且保证薪水不低于本国同行。
日本职场中不乏外国面孔
这样的大环境下,在日本留学后想要留在日本工作,比起英国、美国、法国等留学生的求职难度,其实要低了不少。就我自身的体会而言,当年身边的朋友只要想留日工作,基本上都留了下来,“就劳”签证的获得本身并不难。
留日工作并不难,但想要找到好工作却是一件难事。虽然日本的劳动保护法较为完善,企业也大多采取“终身雇佣制”,不会轻易裁员,但中国留学生能够长期留在日企工作的,其实并不算多。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不少人无法适应日企的管理文化。
虽然无法一言以蔽之,但是日本企业的确有着很多共性——讲究集体主义,要求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下班文化盛行,办公气氛严肃等等。习惯于有说有笑的工作环境的中国留学生,往往很难适应日企的氛围。再加上语言与文化的问题,中国职员被孤立或者感到无法出头,是很常见的现象。
所以在进入日企之前,你一定要问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是否能够适应日企的工作环境。
第二个问题,你是否真的了解你要进入的企业,而不是只用过它的产品。
搞清楚了这两个问题后,未来在日本的工作生活,可能会相对平坦一些。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