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1年5月28日,COVID-19疫情下的日本東京澀谷十字路口。(圖片來源:Yuichi Yamazaki/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6月19日訊】一名在日本留學畢業後在日本找工作的華人在網上發文,分享了自己找工作的經歷和體驗。他認為在日本求職是一個極其鍛練心性的過程。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位華人的在日本的求職經歷:
在日本找工作是一個極其鍛練心性的過程
傍晚六點,看見電車上還有僅存的一個空位,我掙紮著擠了過去。「孤身一人彷徨在大都市,就像被丟掉的空易拉罐」,耳機裡傳來上杉升的《直到世界盡頭》,很貼合現在的心情。
過去50多天裡,每天身著「求職西服」,來回奔波於各大企業的說明會、OB聚餐、心理測試、筆試、面試……從早到晚,行色匆匆,每天盯著時間來回於不同場所,而求職進展卻極其緩慢。
當一天連續收到幾封「殘念郵件」(落選通知)的時候,是心情最低落的時候,尤其是被心儀企業淘汰或者是已經耗費大量精力到了第三四輪被刷掉的情況。頻繁的筆試和面試,也使得自己始終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筆試要拼速度,面試要拼演技,一天下來,人就累蔫巴了。
為什麼要在日本找工作?
一般來說,外國人在日本就職的無非是這三種情況:
第一種,在日本留學,發現大家都在找工作,隨波逐流地跟著找了工作,這是最多的。
第二種,因為個人原因未來想在日本生活。
第三種,狂熱地喜歡某個日企的產品,認同其價值觀,想在裡面工作。
我是屬於第二種。回憶起那段日本求職經歷,感慨萬千。在失去經濟來源,每天全身心投入漫長的求職活動後,當時,每天都處於超負荷運轉的狀態。
不同於國內講究效率的「速戰速決」,日本的求職流程十分漫長。一般來說,一家企業從舉辦說明會到最終發下offer,快的需要一個月,慢的則需要四個月,越是大企業,在錄用新人上越是謹慎緩行。
各企業的考核方式往往大同小異。首先是要求做「自我分析」,日本企業的一切考核也是圍繞此點展開。學校與學歷只是敲門磚,你這個人是什麼人,符不符合公司所求的人才像,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剛開始做性格測試、做「自我分析」的時候,其實還算有趣,畢竟也是一個難得的研究自己的機會。但隨著報考公司數量的增加,你會發現公司給你的問卷千篇一律:
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時期,最努力的事,最後悔的事,最困難的事,最想做的事,優點、缺點、性格、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成功/失敗的經歷、夢想、職業規劃。
做的次數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答題套路。你逐漸地瞭解到面試官喜歡什麼樣的答案,輔導面試的指南書上也會提供大量的「標準答案」供大家背誦。努力、隱忍、認真、遵守規矩、能吃苦的人,是日本企業傾向採用的「平均人才模板」。
與面試平行進行的還有網測:網測主要測試的是日語能力、數學能力、邏輯思維以及英文能力。通常來說,去指定考場考試的是難度最大的,因為杜絕了替考以及網路找答案的作弊嫌疑,且題目的量通常做不完,需要爭分奪秒。
而可以在任一電腦上完成的網測,則給面試者留足了操作空間。不少人會選擇與朋友一起"攻克",或者通過多台電腦在線查閱以及提早獲得題目答案的方式完成網測。總的來說,網測比考場應試的通過率要高很多。
由於留學生和日本本國面試者是同卷競爭,所以網測對於日語能力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如果日語能力達不到N1水平,參加網測往往題目都讀不完。
就職前你應該知道的事
截至2018年,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達249.7萬,同比增加了17.4萬,刷新外國人在日本居住人數的記錄。外國勞動力已成為支撐日本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8年年末,日本通過了新的移民法案,為瞭解決本國的少子老齡化問題,計畫未來5年至少吸收34.5萬外籍勞工來日本,且保證薪水不低於本國同行。
日本職場中不乏外國面孔
這樣的大環境下,在日本留學後想要留在日本工作,比起英國、美國、法國等留學生的求職難度,其實要低了不少。就我自身的體會而言,當年身邊的朋友只要想留日工作,基本上都留了下來,「就勞」簽證的獲得本身並不難。
留日工作並不難,但想要找到好工作卻是一件難事。雖然日本的勞動保護法較為完善,企業也大多採取「終身雇佣制」,不會輕易裁員,但中國留學生能夠長期留在日企工作的,其實並不算多。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不少人無法適應日企的管理文化。
雖然無法一言以蔽之,但是日本企業的確有著很多共性——講究集體主義,要求下級對上級絕對服從,下班文化盛行,辦公氣氛嚴肅等等。習慣於有說有笑的工作環境的中國留學生,往往很難適應日企的氛圍。再加上語言與文化的問題,中國職員被孤立或者感到無法出頭,是很常見的現象。
所以在進入日企之前,你一定要問清楚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是否能夠適應日企的工作環境。
第二個問題,你是否真的瞭解你要進入的企業,而不是只用過它的產品。
搞清楚了這兩個問題後,未來在日本的工作生活,可能會相對平坦一些。
責任編輯: 江雪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