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入门门槛低、科研与市场脱节、管理制度落后。(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0年12月13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丁晓雨综合报导)作为农业“芯片”,种子行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粮食安全的命脉。据媒体消息,中国种业入门门槛低、科研与市场脱节、管理制度落后,被“洋种子”卡脖子的隐忧渐显。不但玉米、马铃薯等种子依赖进口,不少蔬菜、水果、畜牧也依赖“洋种子”。
据《瞭望》新闻周刊12月12日报导,中国种业市场面临模仿抄袭成风、种子企业小而多小而散、加剧依赖“洋种子”等多重困境,为种子安全敲响了警钟。
在中国的主要农作物中,水稻、小麦种子基本为国产品种,
玉米、马铃薯等种子部分依赖进口,不少蔬菜品种也依赖“洋种子”。畜禽种质资源也长期依赖“洋种子”。生猪种质资源多从欧美等地引进,而引进后选育又跟不上,令生猪产业无法摆脱“引种-退化-引种”的循环。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说,在杂交玉米种的组配选育中,跟随模仿国外杂优模式的比例也较大,与本地种“基本一半对一半”。
根据《2019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进口农作物种子7200余万公斤,进口额4.75亿美元,其中蔬菜种子进口额2.28亿美元,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
报导称,面对“洋种子”依赖,中国种业市场模仿抄袭严重、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若不重视种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未来部分品种种业市场或存“沦陷”风险。
“以前是品种数量少,没有品种可开发,后来放开渠道,出现新品种数量井喷。”赵久然说,跟随模仿育种产生大量高度近似品种,套牌侵权等问题也很突出。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登安说,现在每年审定的种子新品种非常多,不包括各类联合体试验、绿色通道审定的品种,仅2019年国家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就超过600个,2020年公示的通过国审的水稻品种超过500个。并不是每个新品种都能适应市场,有时耗费人财物研发的品种刚通过审定,没有推广价值,就“见光死”了。
安徽农业大学一位小麦专家表示,小麦品种互相模仿的情况很普遍,一个县里种了100多个品种的小麦,“归归类都差不多”。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说,中国育种行业整体创新性不够,育成品种同质化严重,一些小公司轻而易举地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
通常情况下,一个新品种从研发到上市要投入约300万元,在中国市场上,“套包”、抄袭、模仿、侵权的现象横行。
事实上,不但在国内市场上这种现象司空见惯,北京政府派遣和鼓励国家研究所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国外的新种子研发成果。
美国媒体曾多次报导过中共经济间谍窃取美国种子的事件。多名来自中国或在美国的华裔,因偷美国公司培育的新种子在法庭认罪。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静馨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