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一般人也可能出现病态的焦虑。(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案例1:L女士,之前被诊断为焦虑症,因为担心很多事情,情绪容易烦躁不安,经过药物治疗,已经长期保持稳定,但是自从12月底中共肺炎疫情传出后,就变得很焦虑,想到明天不确定能不能买到口罩,就觉得胸闷、心悸,喘不过气来,彻夜难眠。
◎案例2:W先生,重郁症患者,以前会有强烈自杀意念,觉得生命无助无望,经药物治疗后,完全康复,后来申请退休,照顾父母,经常进出医院。中共肺炎疫情传出后,他开始觉得陪伴父母进出医院,压力很大,忧郁情绪再起,终夜烦恼、失眠。
前天陪伴父母去看病时,居然拿下口罩,对父母的制止置若罔闻,父母觉得不对劲,要他提前回诊精神科。经过会谈才发现原来W先生因为压力太大,忧郁症复发,想直接不戴口罩,让自己感染,死了算了,免受煎熬。
其实面对疫情,并非只有精神病患会显露焦虑不安,一般人也可能出现病态的焦虑。
一位感染科医师在门诊就遇到自称“前一段时间从北京返台”的男性,他没有发烧,也没有呼吸道症状,但是要求感染科医师帮他自费检验,看体内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感染科医师上云端病历并没有看到他的出国纪录,详细询问才发现,他其实是在半年前前往中国旅游,但是因为担心自己是带原者,所以要求自费检验。
这种担心显然已经达到非理性程度,有虑病倾向,不但无助自己健康,还妨害防疫工作。
审慎选择阅听资讯
不少药局出现排队抢购口罩的风潮,多是民众恐慌、焦虑与不安的行为展现。(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网络上有各式各样的信息,有些是想报导真相,分享资讯,但是也有许多是为了出名,吸引群众目光,提升知名度,更有甚者,是为了借机行销,想发一笔灾难财,所以审慎选择阅听资讯,就是“安心”的第一步。
面对疫情升温,社会逐渐出现“个人恐慌”及“人际紧张度增加”的现象,即便科学数据佐证不需要任何场合都配戴口罩,不少药局仍出现排队抢购风潮,多是民众恐慌、焦虑与不安的行为展现。
对于长期服用药物、病情稳定的精神科病患,我的建议是应该持续服用,如果太担心被感染或没有口罩可以前往就医,应该跟医师讨论是否可以改用居家治疗模式,以持续治疗,维持稳定。
过度焦虑建议
就医对于过度焦虑的民众,前往身心科诊所或医院,让医师倾听你的担忧,用正确资讯化解心中疑虑,使用有效又不会成瘾的药物,这些都有助改善焦虑程度,也是可以使自己“安心”的有效方法。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