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新闻发言人为何不发言 北京急需反思(图)

 2019-05-08 15:5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外交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图片来源:中国外交部官网)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5月8日讯】美国总统川普于美东时间5日(北京时间6日)在推特宣布,将于10日起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相关消息引发各界关注,中国官方却“沉默不语”,此时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的“有关部门”论成为众矢之的。

川普表示,在过去10个月里, 中国500亿美元的高科技商品已向美国支付25%关税,其它2000亿美元商品也支付了10%的惩罚性关税。不过,从5月10日起,美国将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政策扩大,上述已被课征10%惩罚性关税的商品,将提高到25%。不仅如此,不久后,中国3250亿输美产品也将被课征25%惩罚性关税。

针对川普这番言论,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成为外界获知中国官方对此事态度的切口,于是在6日记者会上, 记者抛出中国是否会按原计划赴美进行新一轮经贸磋商?中方将在美停留多长时间、具体有多少人?此次加征关税是否为磋商取得有利环境?等问题。

在回答这些提问时,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只是确认“中方团队正在准备赴美磋商”,没有直接回答具体时间、具体计划, 之后还推讬外媒记者去找主管部门询问。

记者见状连忙说,已发传真询问有关部门中美贸易磋商是否会如期举行,但相关部门没有作出回应,“请问我们到底该问哪个有关部门?”

耿爽语无伦次地说,“有关部门当然就是有关的部门了,无关的就不能称为有关部门,所以我建议你还是要向他们询问。”

耿爽这番回应,立即在网络引起热议。

有人认为耿爽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又巧妙回避了不方便透漏的信息;也有人认为,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以“打太极”方式敷衍记者,向外界展示模糊其词、推诿了事的官僚作风。

事实上,“有关部门”在中国外交部的话术体系中,是一个常见的词汇,长期存有争议,主要原因大概有三。

一方面是因在当日中美贸易谈判成为焦点的情况下,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格外受到聚焦,而在面对记者追问“有关部门”的说法时,耿爽的话术给外界传递一种不够坦诚,乃至推诿的观感。

另一方面,中国外交部、商务部等政府机关,在面对一些所谓“敏感”议题、不易回答时,发言人与记者之间使用“有关部门”已形成某种“默契”。

第三,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在对外发布信息时多是从态度、方向等概念性的维度发言,充当传声筒的角色,在被问到具体情况,或是确有对相关情况掌握不足时,只能模糊其词,以“有关部门”应答。

不过,根据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职务界定,作为新闻发言人承担发布中国重要外交活动信息、阐述中国对外政策、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等任务,即发言人有责任义务向外界准确的传达中国对外态度、政策。

有评论认为,此次事件引发的争议说明,中国“有关部门”发声渠道闭塞,导致舆论过分集中到中国外交部,使得外交部不得不应对一些本应分流的信息。

比如,这次川普宣布准备对华加征关税,北京时间5月6日一整天,中国官方都没有出面回应,才使得媒体一窝蜂地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出质疑。

有大陆网友调侃中国外交部:“星期一:表示不满;星期二:抗议;星期三:强烈谴责;星期四:严正交涉;星期五:深表遗憾;星期六星期日:休息。”

責任编辑: 苏姬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