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舞蹈。(图片来源:神韵艺术团官方网站)
想必读者诸公亦早已听闻“世界第一秀”的名声。笔者曾连续两年在观赏神韵演出后作观后感,试图描摹其神妙于万一,然而却越来越发觉:神韵的意涵深邃广博,决非拙笔可以轻易摹写。因此,今岁只作词组,发一孔之见,启万有之思。
今岁之观神韵,感触最深的是“乡愁”。
节目背景里喧嚷繁华的小镇,像极了国内某处名胜的景致:一样的烟火喧喧、一样的花灯如昼,令我这个漂泊异乡数载,且不知何时得以归的游子心里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感觉。更不用提彝族舞、顶罐舞等民族舞中鲜亮欲滴的服饰:能量之强,直叫人感到阵阵如电击般的热流袭来。纵使是边疆异域的风情,也透着莫名的熟悉。连接历史和今天,草原上奔舞的仿佛就是当年的大汗……也许宿世轮回中见过,今生,也在什么地方见过罢?
但神韵之慰乡愁,又不止于此。
居庸关外,血染黄沙的疆场战士,怎的竟像是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一卷《明史》中奔腾而出?“观画入境”的那幅古画,看着十分眼熟。是宋徽宗的瑞鹤图?还是乾隆的石渠宝笈?随着背景动画,我跟着剧中人物步上彩桥、步入月宫。仿佛是进入壶中天地的书生:追随道家仙人的脚步,得以一睹乾坤。借助天幕营造出的3D、甚至近乎4D的奇佳效果,瑰奇灿烂的神话,此刻真实生发于眼前;从小就熟悉的古书故典、神仙传奇,今日又以新面孔示现:那里永远有山明水秀的风景,英姿俊拔的少年;有丽舞翩翩的仙娥、书声朗朗的青襟;有永不凋谢的花朵,绝不衰老的世情……如同相别多年的老友一朝重见:容颜微变,却依然分辨得出其神韵来。
但尚不止于此。
神韵的节目,中有极深的内涵。比如
“观画入境”中女子画龙点睛的那句诗:一句破题,笔势雄壮出尘,决不似闺阁气象。作为诗词爱好者,看到这短短的五绝二十字,竟一时间不知何以评说,仿佛被这首小诗震撼,无以、也不敢随意评说,因这最后的五个字是如此理白言明,全然不顾忌前三句的铺陈辗转,一气冲开重雾,点到了人心最深处那片最难触及、却最是柔软的地方。
不同于另两个爱情故事,我更愿意将这个节目理解为超越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心灵交流。跨越时空,与古人神交,这岂不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常态?就像自己有一天偶然翻到方孝孺的《深虑论》,一读之下,大为吃惊:通篇论调,与愚意何其相似!不禁感叹:千载之下,竟为知己。
又比如,那溶在五千文明点点滴滴中的修炼文化。西游记的节目里,我看到的修炼人不只有唐僧师徒四人,更有那万人之上、集世间荣华于一身的女王:因为欲念贪痴,才会招来邪灵附体;正邪交战中修去欲望,江山复清明,自己的王国众生也得以安宁。而最感动的莫过于结尾仙人的现身:原来整个过程中,上师一直都在身边,看护着你、保护着你。在你绝望到自己都想要放弃时,是他抱着你、背着你走了过来。
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渴望回归的因素。不同于宗教强制性的清规戒律,这种渗透进民族血脉的因素,体现在历朝历代的翰墨丹青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看过不少神韵采访,许多西方观众提到过“我仿佛在哪里见过这场景”、“感觉就像回家了”、“我觉得我是中国人”……也许不止中国人,世界上每个民族的人们内心最深处都有这种渴望回归的愿望,如同每个民族在开始的时候,都流传着神创造了生命、神会回来救人的传说。
而这个讯息,也再强烈明白不过的贯穿在神韵演出里了:不在青灯古佛旁,也不在山林寺庙间,他们就在现代化的都市里,在道德下滑的浊世里…黄衣蓝裙,那是黄袈裟和青莲花的颜色吗?当血红的镰刀锤现出真容,撒旦魔教的印记向人们传递着清晰的信号:它是为着毁灭人类而来的。当最后一刻马克思的脸被神力摧毁,主佛光耀无际挽救乾坤……现场捡耳朵听到一句观众采访“希望神韵的光芒能照亮后现代化的世界。”个中深意,宁不如斯?
作家宋紫凤曾写过一段我极为钟爱的文字:“而说起这些,便如羁旅之人坐数家珍以慰思乡之苦。想来古人如我,我如古人,坐于高天之下,望彼正色苍苍,荏苒于心头的总是远谪红尘的乡愁。”有观众说“中华文化如河水般源远流长,我愿逆流而上直溯其源头。”也许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就是我们来时的天界;而这五千年文明的不息传承,正是为铺垫我们回归各自天国的神路。
因此,神韵之于我,就像“月宫会嫦娥”中仙人腰带化作的彩桥:长愿霓虹作飞架,无边天法是清流。她不只是漂泊他乡的客栈中,萍水相逢的旅人偶然间共饮一壶酒、稍作倾谈的约略宽慰,而是天上仙出现在你面前,指引了一条道路、备好了一辆马车,让你真真切切的看到:回乡之时,指日可待。
诗曰:
世乱不堪看,独自莫登楼
家在云深处,归去复何求
红尘千载客,游子几轮秋
幸有仙庭秀,可以慰乡愁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